简介: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简介:目的:探讨恩纳用于小儿静脉穿刺的效能。方法:120例静脉穿刺术,患儿年龄1-7岁,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组)、恩纳组1(Ⅱ组)、恩纳组2(Ⅲ组)和恩纳组3(IV组),每组30例,分别于穿刺局部皮肤涂抹乳白色安慰剂,恩纳0.2g/cm^2、0.1g/cm^2和0.1g/cm^2+安慰剂,涂抹面积10cm^2,局部表面覆盖无菌薄膜,并分别于涂抹后2h、0.5h、1h和1h后行静脉穿刺术。记录患儿痛觉表情评分,哭闹、肢体抵抗、穿刺次数,局部皮肤反应衣全身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儿静脉穿刺均成功。实验组患儿的痛觉表情评分别为2.60±1.9、1.5±1.5和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6.1±3.0,p<0.01。IV组疼痛表情评分量低,但与Ⅲ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Ⅲ组,IV组评分较Ⅱ组显著性降低,P<0.05。患儿哭闹、肢体抵抗的结果与痛觉表情评分结果相符合。EMLA局部副作用在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MLA局部皮肤表麻,可安全有效施行小儿静脉穿刺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大手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规律,为术后防凝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l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取静脉血,并以20例健康人血样作对照,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测试其外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血小板CD62p阳性率为2.57±l.18%,术后为21.92±17.62%。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男性患者术后CD62p阳性率均值较术前增加9.94倍,女性患者增加2.47倍。结论:全麻手术对血小板活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男性患者更为明显,应重视术后防凝措施,以防发生血栓栓塞。
简介:目的:回顾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患者接受抗毒治疗的情况。方法:在广东省SARS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较完整的确诊重症患者127例。根据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分成四组;用了抗病毒药组、有用达菲组、单用达菲组、早期用达菲组;观察以上四种情况下对发热天数、总病程时间、急性肺损伤(ALI)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可能性,以及死亡率等影响。结果:所观察的重症SARS患者78.7%应用了抗病毒治疗,在1月份期间,有7例患者应用了达菲治疗,占本月患者数25%;2月份期间,有22例患者应用了达菲,占本月患者数30.6%,3月份期间,有14例患者应用了达菲,占本月患者73.7%;ALI发展为ARDS的可能性、死亡率在不同月份间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分析的13医院患者SARS的发生率,以及应用达菲的情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死亡率在医院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3.4±6.9天开始应用达菲,剂量为150mg/天,持续治疗时间为8.1±3.7天,早期单用达菲的比率为11.8%,其中73.3%是在3月份应用的;用了抗病毒药、有用达菲、单用达菲,早期单用达菲四种情况下对发热天数,总病程时间、ALI发展为ARDS的可能性、以及死亡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所观察的重症SARS患者普遍应用了抗病毒治疗,但开始应用达菲时间较晚,虽然不同医院患者的严重程度,达菲的使用率,以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但影响因素众多;应用抗病毒治疗总体来说对重症SARS总的病程时间、症状缓解以及死亡率等均无影响。
简介:目的:将小剂量纳络酮与芬太尼并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降低芬太尼副反应的效果,并探讨适宜的钠洛酮配伍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238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三组施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A组采用芬太尼10—20μg/k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5μg/kg;C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10μg/kg。定时评定和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三组芬太尼用量无显着性差异,B、C两组纳络酮泵速分别为0.01±0.12μg/(kg·h)和0.30±0.19μg/(kg·h)(P〈0.01)。B、C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均低于A组。三组24h内的VAS评分相似(P〈0.01)。结论:纳络酮0.10—0.30μg/(kg·h)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术后镇痛,镇痛质量仍可保证,阿片类副反应发生率可降低。
简介:低钠血症是神经科重症患者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脑性耗盐综合征(CSW)是由颅内疾病引起的肾性失钠导致的低钠血症和细胞外液的丢失。其发病机制仍末完全清楚。除一些利钠因子的作用外,交感神经反射在CSW中也发挥了作用。CSW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鉴别存在困难,关键在予容量的状态。排除一些其他的原因也非常必要。治疗有赖于液体的支持和盐的平衡。盐皮质激素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可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