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和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50例,将其分别作为研究组(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和参照组(不予以任何处理),最后对比各项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比对IL-4、IL-12、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和IgG等指标,研究组与参照组数据结果经证实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IL-6、IL-17和脂蛋白比对后差异呈P>0.05,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可以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4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颅内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颅内感染周期,治疗颅内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钾ATP通道开放剂对高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我院高龄且CT明确脑梗塞的住院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改善脑供血,清除氧自由基,调节神经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n=50)在此基础上加用钾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15mg/d)。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CT下ASPECT积分及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变化,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用认知测试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初始脑梗塞面积,TCD血流情况,量表得分均无明显差异,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CT下脑梗塞面积均未见明显增加,治疗组患者的TCD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MMSE与MoCA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钾ATP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可以改善高龄脑梗塞患者的局部脑血流,进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以后会成为治疗脑梗塞的新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诊抢救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抢救程序。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后收治的多发伤患者研究组48例,给予绿色通道抢救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过程中,绿色通道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辅助七氟醚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中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全麻患者80名,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Ι~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单纯七氟醚组(S组)。S组诱导以静脉输注异丙酚1.5mg/kg、舒芬太尼0.4μg/kg、维库溴胺0.15mg/kg,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全麻后插入胃管,在胃管末端接胃二氧化碳张力仪,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动脉血压。麻醉稳定后通过加大七氟醚吸入浓度行控制性降压,降低平均动脉压(MAP)到达目标值65~75mmHg。T组诱导前30min于两侧足三里和内关予以TEAS诱导并持续到手术结束。每次电刺激持续30min,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度,其间间隔15min。麻醉诱导、维持方式及控制性降压方式同七氟醚组。分别在麻醉前(T0)、达目标MAP后30min(T1)、MAP恢复到基础值时(T2)、MAP恢复到基础值后30min(T3)等时点采动脉血获得动脉血pH值(pHa)、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值。同时记录各观察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eartrate,HR)。结果胃粘膜pHi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降低(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Hi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gCO2值组内比较S组,T1比T0显著升高(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与T0无显著差异(P>0.05)。PgCO2值组间比较T1时间点S组与T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组胃粘膜pHi值和PgCO2值分别行组内比较,T1、T2、T3各观察时间点与T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EAS在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可以维持pHi和PgCO2的稳定,具有一定的胃粘膜保护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后患者饮食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的120例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60例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性护理和医护一体化干预,然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结果实验组在饮食情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进行对比分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自然抢到内镜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医护一体化干预,不仅可以让患者的饮食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对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对这一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技术治疗痔疮术前医护一体化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14例痔疮治疗患者采取CICARE沟通模式行术前访视,应用CICARE沟通程序对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治疗痔疮的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比较应用CICARE沟通模式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应用CICARE沟通模式访视前后患者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使术前访视更加规范,有效,可以降低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了手术应对能力,达到治疗性沟通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术后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使跟骨的几何形态及轴线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且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胆管结石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两组患者术毕均放置T型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一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胆漏、结石残留、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108.48±23.10)minvs(87.37±20.03)min(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41.26±10.02)mlvs(208.34±23.16)ml,(6.97±1.03)dvs(14.52±2.38)d(P<0.05);并发症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45)vs33.33%(15/45)(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彻底清除结石,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泼尼松与泼尼松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行鼻内镜治疗的10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资料,按照临床给予的药物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泼尼松治疗的设为对照组(53例),行甲泼尼松治疗的设为观察组(54例),比较两组医治前后鼻内镜评分变化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与医治前对比,两组医治后鼻内镜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与泼尼松相比,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行甲泼尼松治疗,于改善患者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