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综合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73例在本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n=708)、中年组(n=343)和老年组(n=222)。分析3组人员体检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并对比3组肿瘤标志物表现水平、阳性率。结果 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8.95%、16.67%和12.50%;老年组肿瘤标志物除糖链抗原125外,其他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可提高临床肿瘤诊断率,在健康体检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结节位置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48例纳入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2.01至2022.10,入院后均接受活组织穿刺病理结果证实,并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位于左叶者有29例,位于右叶者有19例;边缘清晰者5例,模糊者43例;形态规则者2例,不规则者46例;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4.12%(16/1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0.97%(22/31),总诊断符合率为79.17%(38/48),检查准确性较高;48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周围组织包括:横纹肌、颈静脉、颈动脉、脂肪组织、食道、气管、淋巴结以及甲状软骨,累及周围组织准确率为93.75%(45/48),可见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对甲状腺结节位置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艾汤对症用于子宫不同位置药物流产,分析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132例自愿药物流产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66例患者给予自制黄艾汤,对照组66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流产情况(用药后阴道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流产成功率。结果研究组阴道出血量(110.1±24.3)ml,少于对照组(125.6±29.0)ml,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流产95.4%,高于对照组84.8%,P<0.05。其中观察组子宫前倾、后倾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黄艾汤可用于流产后能有效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提高流产率,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位置及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间在医院接受常规生化检验的200名患者为研究样本,分别抽取患者左侧肘部静脉血,右侧肘部静脉血,在血液标本采集后、采集后4h及采集后8h分别开展血糖指标(GLU)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胆固醇(TC)检测、钾离子(K+)检测与总胆红素(TB)检测。结果左侧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与右侧静脉血在血液标本采集后、血液标本采集后4h及血液标本采集后8h后的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肘部静脉血标本与右侧静脉血标本的GLU指标及TB指标会在血液标本放置后4h、放置后8h两个时间节点内成降低趋势(P<0.05)。ALT水平、K+水平及TC水平均会在放置后4h及放置后8h两个时间节点内成上升趋势(P<0.05)。结论血液标本位置不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放置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血液样本中的GLUI指标、TB指标、ALT指标、K+指标与TC指标均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及时开展生化检验,可以为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为进一步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乙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后的心态情绪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护理效果、满意度、心态情绪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为进一步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乙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后的心态情绪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护理效果、满意度、心态情绪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症。绝大多数人,一生均经历此症。Smith(1993)报道占门诊常见症状之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男性及女性分别达39%和57%;该病占老年门诊的81-9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脱落症,是眩晕门诊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约占眩晕类疾病的17-23%。目前对于BPPV的治疗,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主流方法。但是BPPV引起的眩晕,以及因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对于上述症状的治疗、与缓解也是BPPV疾病治疗的一个重点内容。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主要作用是缓解血管痉挛,以及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在耳石手法复位基础上,按制定方案,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从而更有效的治愈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状。本课题组曾对比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BPPV引起的眩晕(包括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症状的疗效,本文的目的旨在观察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接受前庭康复治疗对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2024年1月内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入院的病患中抽取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N波潜伏期无差异,P>0.05。实验组P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N-P波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疗效、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前庭康复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简介:目的分析1.5T高场磁共振2DMRCP不同年龄段正常胆胰管最大直径范围。方法对218例不同年龄段无肝、胆、胰疾病者分别行SSFSE2DMRCP扫描并测量胆总管及主胰管的最大直径。结果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胆总管的最大直径分别为(4.10±1.27)mm、(4.33±1.28)mm、(5.27±1.53)mm、(5.49±0.94)mm、(6.07±0.99)mm、(6.32±1.04)mm,主胰管的最大直径分别为(2.07±0.29)mm、(2.14±0.28)mm、(2.35±0.29)mm、(2.36±0.41)mm、(2.57±0.39)mm、(2.72±0.45)mm。结论高场磁共振2DMRCP对生理状态下胆胰管显示良好,不同年龄段胆总管及主胰管的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总管直径超过9mm考虑为胆总管扩张,主胰管直径大于3.5mm考虑增粗。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不同预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本文选取我院产科门诊分别选取开展常规孕期检查的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妇女各50例,同时选取非妊娠期健康体检妇女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分析,观察妊娠组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妊娠组妇女的白蛋白(ALB)、总蛋白(TP)、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功能指标在不同孕期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妊娠组妇女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妇女的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以及r-谷氨酰转移酶(GGT)肝功能指标在不同预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妊娠组妇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不同孕期妊娠期妇科的部分肝功能指标会有明显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分析,指导妊娠期妇女的保健。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者,于临床讨论患者的特点,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表现为正常状态,研究患者共计120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在12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患者当中,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同时,在所有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多数患者,都存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情况。对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临床上的患者,心功能二级表现较多。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高血脂的情况,存在吸烟的情况。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者,临床多数为女性,且患者的高血压情况明显,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室扩大程度相对较轻,死亡概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