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提高医院内部管理和市场竞争力,制定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应合理规范医院资源,加强在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结合当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优化,提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医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职能;随着医疗改革的实施,经营体系也发生了全新变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全面提高各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做出完善的管理计划并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通过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能够实现医院管理的目标,并为医院管理提供支持和帮助;对于医院内各个科室部门,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使其起到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绩效管理具有公平性,需要医护人员自愿接受,并严格按要求完成工作。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和优化孕期糖尿病的筛查与管理方法,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健康的风险。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和临床数据分析,评估当前筛查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基于此提出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尽管现有筛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存在不足,如筛查时间点的选择、筛查频率及后续管理措施的不一致性。本研究建议采用个性化筛查方案,结合孕妇的个体风险因素进行筛查,并提倡建立跨学科团队,以实现孕期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此外,强调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在孕期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有望为孕期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指导。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鹿角形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82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随机分为CT三维重建组(3DCT实验组)37例和静脉泌尿系造影组(IVU对照组)45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穿刺通道数目和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DCT实验组手术时间98±27.3min,术中失血量127.1±34.5ml,穿刺通道数目1.3±0.2个,结石清除率92.8%;IVU对照组手术时间127.3±26.7min,术中失血量131.2±36.5ml,穿刺通道数目1.7±0.3个,结石清除率84.2%。两组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穿刺通道数目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静脉泌尿系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因此,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简介:目的探究在膝关节翻修术中选用股骨内收肌结节作为关节线定位标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完成的膝关节翻修手术20例,从X线正位上测量股骨内外上髁宽度(FW)和股骨内收肌结节(AT)至膝关节线(JL)的垂直距离(ATJL),计算比值,将比值接近正常膝关节生理比值(0.53)的10例归入匹配组,其余10例归入不匹配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6周、3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KSS临床和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匹配组在膝关节活动度和KSS临床评分方面优于不匹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KSS功能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AT作为膝关节翻修术中确定JL的标志点这一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成为临床医生的一种新思路,但其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量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髋臼中心的方法,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定位髋臼中心及安放髋臼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40侧正常成年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剥离骨盆软组织,显露出髋臼缘、髋臼前后切迹和Harris窝;通过髋臼的垂直径和水平径的交点确定髋臼的中心,并记录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数值,再利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量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至髋臼中心的距离(MAC)。应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和水平径分别为45.50—55.60mm、44.50—52.54mm,使用髋臼中心定位器测得MAC为26.60—33.82mm,平均为30.87mm,并观察到髋臼中心均在靠近卵圆窝内头侧接近月状关节软骨处。根据测量的MAC分别与髋臼开口平面的垂直径、水平径以及两者之和数据绘制散点图,提示MAC和髋臼开口平面水平径、垂直径、以及两者之和呈正性相关,Pearson系数r分别为0.89、0.81、0.91,从Pearson线性分析可知相比于MAC和垂直径或水平径,MAC和髋臼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变量的相关系数更接近1,更具有明显的线性正性相关性。结论MAC和髋臼水平径与垂直径之和呈线性正性相关性,提示可以通过测量髋臼水平径和垂直径的距离来得到MAC的值,从而可应用髋臼中心定位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术中快速准确地确定髋臼中心,为正确安放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多元化角色定位应用于健康体检过程中,对护士的基本素质及体检者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2位体检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体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实施常规体检护理的基础上,对护士进行多元化角色定位并应用于健康体检过程中。比较两组体检者对护士的基本素质评分和体检满意度。结果:除护理能力评分外,观察组体检者对所有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人文素养、礼仪形象的评分明显高于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检者体检满意度为93.48%(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9%(3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中心护士进行多元化角色定位并在体检过程中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体检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与内镜下不同纵裂入路的结构显露特点及解剖结构标志定位。方法成人尸头10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具,分别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观察内部结构。结果显微镜与内镜下经前额纵裂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鞍区和第三脑室,有利于切除第三脑室前部和鞍区肿瘤,而经纵裂胼胝体脉络膜裂入路联合室内孔入路微创并可充分显露和定位第三脑室及侧脑室解剖结构,有利于第三脑室、房部、体部及侧脑室额角的手术操作。结论两种纵裂入路均可在显微镜、内镜下充分显露第三脑室等部分结构,组织创伤小,临床上可根据病变特点和手术需求选择合理的入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造口护士为主导的个体化术前造口定位管理模式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肠造口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30,行传统术前造口定位管理模式)和观察组(n=30,行以造口护士为主导的个体化术前造口定位管理模式),对比两组造口及周边皮肤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总发生率,且ESCA、QLO-C30评分更高(P<0.05)。结论:肠造口术患者行以造口护士为主导的个体化术前造口定位管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价值,评估对异位率的影响。方法:择取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PICC穿刺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主体,以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实施盲穿法,剩余40例为实验组,实施心腔内电图定位,比较组间置管情况、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均较对照组高,异位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腔内电图定位的价值较为显著,可促进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提升,同时还可降低调管率及并发症率,能够良好满足PICC穿刺置管的要求,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配合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3年03月至2024年03月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参照组31例(传统开颅手术)和试验组31例(CT定位配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自主睁眼时间早于参照组,ICU入住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周/4周NIHSS评分较参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定位配合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整体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除血清清除率稍低之外,但既可明显加快患者术后自主苏醒时间与康复进程,还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牙患者的80颗埋伏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束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牙,16颗下颌埋伏牙;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牙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束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牙,而牙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牙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骨远端髓外定位与髓内定位截骨术后X线影像学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2例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病例资料。膝骨关节炎并其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膝关节重度内、外翻和重度屈曲畸形,膝关节外畸形患者均未纳入研究。每位患者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另一侧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按定位方式将其分为:髓内定位组与髓外定位组。术后,利用X线影像上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作为评价依据,比较两种方法的术后结果,用配对t检验作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髓外定位组与髓内定位组在术后影像学评估中的HKA角(179.5±0.8)°vs(179.0±1.2)°(t=-0.995),股骨力线角(89.5±0.8)°vs(89.0±1.2)°(t=-0.980),股骨屈曲角(3.2±0.7)°vs(2.8±0.8)°(t=-2.0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股骨远端髓外定位截骨与股骨远端髓内定位截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其HKA角、股骨力线角、股骨屈曲角的X线影像学评估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