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的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通过心电图和术后X线的自身对照研究,探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分析心电图与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病人12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使用心电图定位的导管尖端位置与置管结束后拍的X线胸片进行比较,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为99.49%,特异度95.24%,Kappa系数检验结果为0.858,心电图和X线定位导管尖端位置一致度较高。结论: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具有实时性和观性,准确性较高,增加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可部分替代X线胸片定位。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引导技术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穿刺到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9月我科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早产儿75例,按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定位法。观察组采用心电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穿刺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引导技术辅助早产儿PICC置管到位率高,可有效监测PICC导管深度的变化,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实施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检查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配合以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服务评分和护理技术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服务评分为(97.53±1.64)分,护理技术评分为(97.59±1.53)分,对照组护理服务评分为(89.71±3.85)分,护理技术评分为(88.68±3.87)分,研究组护理服务评分和护理技术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B超定位下卵巢囊肿组织穿刺检查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水平。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与分析PICC置管术中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引导 PICC 置管,观察组35例给予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PICC 导管尖端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PICC 导管尖端到位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ICC置管术中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能够提升穿刺的准确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定位抢救法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定位抢救法联合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影像学检查、静脉通路建立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定位抢救法联合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重离子治疗大厅和CT模拟定位室空气物表消毒的合格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环境,提升重离子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对重离子机器进行消毒,安装紫外线灯并确定照射时间和强度,同时使用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还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以确保消毒工作规范进行。结果:实验后在空气消毒合格率、物表消毒合格率和消毒操作合格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实验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合格率。结论:采用紫外线和空气消毒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重离子治疗大厅和CT模拟定位室空气物表消毒的合格率。在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消毒工作的重视和管理,探索更有效的消毒方法和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消毒工作规范进行以及加强对消毒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结合定位抢救提高心血管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 11月至2021年3月心血管内科护士32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均进行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培训和定位抢救相关理论培训,对所有护理培训后急救能力进行考核分析。结果:培训后心血管内科护士急救能力明显高于培训前心血管内科护士急救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采用改良式SBAR沟通模式结合定位抢救能够提高护士急救能力, 强化护士临床工作熟悉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定位排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共135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接受复合定位排痰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排痰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排痰量要大于对照组。而血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aCO2含量要低于对照组,PaO2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满意情况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排痰与传统的人工排痰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排痰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