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渗透压脱髓鞘综合征(Adams-Victor-Macall综合征),又称中央桥脑髓鞘质溶解征(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现将我们经检查确诊为CPM的一例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并发渗透压 性脱髓鞘
  • 简介:背景:肿瘤细胞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系统杀伤的免疫逃逸能力。调节T细胞(Treg细胞)和髓源抑制细胞(MDSCs)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细胞亚群。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MDSCs比率,初步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7例胃癌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MDSCs比率,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MDSCs在单核细胞中所占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reg细胞:4.72%±1.01%对1.57%±0.99%,P〈0.01;MDSCs:21.72%±10.12%对2.90%±1.80%,P〈0.01)。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与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DSCs比率与胃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且Treg细胞比率与MDSCs比率呈显著正相关(rs=0.681,P〈0.01)。结论:胃癌患者存在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Treg、MDSCs高表达现象,两者可能通过参与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髓源抑制性细胞 肿瘤逃逸 肿瘤分期
  • 简介:功能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柯美云报道其发病率占消化疾病的20%~40%,但在我国目前尚缺乏大系列的精确统计,国外报道本病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在胃肠专科门诊中约40%的患者为消化不良,而其中约40~50%为FD,加之有许多消化不良患者并不一定就诊,故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在临床上多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类型,应用不同西药治疗,虽可取

  • 标签: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肝郁脾虚型 患者 发病率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基本疾病谱有两种:非酒精脂肪肝(non—alcohlicfattvliver,NAFL)和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steatohepatitism,NASH)。NASH为NAFLD中的一种组织学亚型,除了脂肪浸润外,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炎症和纤维化。“二次打击”假说认为,传统上认为如果肝脏能够适应脂肪变性的发生。则仅表现为单纯脂肪肝:如果不能够适应,则发生脂肪性肝炎。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脂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 liver 生机
  • 简介:自发性细菌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门体侧枝循环的存在使大量细菌躲避了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以及肝脏吞噬细胞功能的受损,再加上腹水是一个很好的细菌培养基,所以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其死亡率很高,在发生第1次自发性细菌腹膜炎后1个月的死亡率为32%,1年死亡率约为78%.由于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人们积极探索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病原学检测手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学 检测研究 网状内皮系统 吞噬细胞功能 终末期肝病
  • 简介:一、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但未作深入具体阐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延缓HCC的发生。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三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分析了现有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HCC治疗中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进展,依据现有病毒相关HCC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资料,综合部分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分级的GRADE系统(表1)进行细化和补充,针对这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达成共识,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供国内同道参考,以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依据新的临床医学证据进行修改和更新,进一步完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实施。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 简介:第四界亚太功能胃肠病(FGID)主题会议将于2014年1月10~12日在菲律宾举办。会议邀请亚太地区学者进行报告,范围涉及FGID相关生物标记、微生物、肠道生态失调等,并探讨FODMAP、精神疗法、益生菌、益生元、抗菌药物对FGID的治疗,同时涉及胶囊内镜、压力测定仪的应用。会议旨在为广大医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扩展视野提供平台,欢迎广大医师踊跃参与。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会议 太平洋 亚洲 肠道生态失调 FGID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方法65例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定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0.01);两组ALT复常、HBV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IBD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42例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Frat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rat1水平对IBD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Frat1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的相关.结果: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5pg/ml对17.81pg/m1,P〈0.001),CD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Frat1水平对鉴别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无意义(P=0.2736).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P=0.5994),C反应蛋白(P=0.4685)和Mayo评分(P=0.3663)之间均无相关.结论: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降低,可能与UC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

  • 标签: 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 简介:胆道系统显象某些显象剂能被肝多角细胞摄取,并经胆管、胆囊、总胆管排入肠腔,因而可被用作胆道显象。以往常用131I-玫瑰红作黄疸的鉴别诊断,因费时较长,且131腆的应用条件限制,近年来,99mTc标记的乙酰苯胺亚氨二醋酸衍生物(IDA)已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胆道显象剂。IDA衍生物已有EHIDA、PIPIDA、DISIDA和Mebro-fenin等。由于各种IDA衍生物的分子结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胆囊炎 胆道显象 显象剂 肝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背景: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大量研究表明,UC肠黏膜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改变有关。目的:探讨实验结肠炎大鼠结肠中claudin-1、-2、-4的表达。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大鼠7.5mg/mL恶唑酮灌肠制备实验结肠炎模型,以等量0.9%NaCl溶液灌肠作为正常对照。造模7d后,行大体评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中细胞因子TNF-α、IL-4、IL-5、IL-10含量,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蛋白表达,实时PCR法检测claudin-1、-2、-4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和结肠组织IL-4和IL-5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而两组TNF-α和IL-1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claudin-1、-4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laudin-2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实验结肠炎大鼠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2、-4的分布和表达发生改变,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有望作为UC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恶唑酮 结肠炎 溃疡性 细胞因子类
  • 简介: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及老人户外活动的增加,老年人骨折渐增多,尤以下肢骨折常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易并发各种疾病,因此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1993~2003年我院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骨折542例,其中并发反流食管炎30例,占5.5%,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并发症 反流性食管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DNA.HBVM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HBCAB阳性 HBeAg阴性 PCR定量检测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因“腹泻4年,四肢无力2周,加重2d”于2017年3月15日收治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日6~7次,为白色水样便或黄色稀便,伴腹胀,排气后腹胀可缓解,余无明显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予以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患者症状未见缓解,遂自行服用中药治疗,配合长期饮食治疗(饮食单一、清淡),腹泻仍未见好转。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予重视,未接受治疗。入院前2d,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加重,无法站立、行走,双手无法持握,无心悸,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 标签: 腹泻 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功能便秘是临床便秘的常见病因。据于普林等“报道。中国6城市老年人便秘发病率为11.5%。便秘不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与结肠癌、老年痴呆和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关。虽然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很多。但老年人常大量不当使用泻药,非但效果不理想。还可能导致泻药性结肠和结肠黑变病。我院予老年慢性功能便秘患者替加色罗联合乳果糖治疗,并与单独应用乳果糖或比沙可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联合用药 疗效观察 替加色罗 乳果糖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门诊功能消化不良(FD)病人中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观察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消化门诊的158例FD病人进行Zung氏焦虑量表(SAS)检查和FD症状评分,以中国精神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为依据诊断焦虑性障碍。将其中伴有焦虑性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解释、安慰和支持;试验组,以合理情绪疗法为主;两组均辅以药物对症治疗。3个月和1年后随访。结果本组中广泛性焦虑的识别率高达10.13%(16/158),此前均被漏诊漏治;对照和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FD症状和SA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1年后试验组仍能维持较好效果(P<0.05),而对照组则有反复(P>0.05),且试验组的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在FD中多见,应得到综合医院医师的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可更好和更持久地减轻症状和不适。

  • 标签: FD 焦虑障碍 对照组 中焦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肝硬化并发肝脑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精氨酸治疗,观察组(n=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和乳果糖灌肠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w。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HE计分为(2.71±0.68),与对照组的(2.67±0.7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HE计分为(0.87±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0.56)(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89.7±28.1)μmol/L和血氨(70.3±24.5)μmol/L较对照组(172.5±49.3)μmol/L,97.4±32.7)μ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HE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氨水平,缓解HE严重程度。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保留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