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复发是肿瘤致死主要原因。因导致肿瘤复发基因组学改变不同于原发肿瘤,所以复发肿瘤至少有一部分会失败。为探索这一假设。我们对23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在初治和复发切除标本外显子进行测序。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肿瘤复发 基因突变 变异 治疗 原发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tBid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表达及其对转染SOSP-9607细胞凋亡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Bid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观察其促凋亡作用。结果:转染SOSP-9607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d表达,细胞出现凋亡。电镜观察呈现出典型凋亡特征。MTT实验发现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相比,其凋亡率为35.8%。结论:tBid基因可以在转染SOSP-9607细胞中表达,并可抑制转染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TBID 骨肉瘤SOSP-9607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C-erbB-2蛋白在贲门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0例贲门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贲门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1.5%。C-erbB-2蛋白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和术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是贲门癌预后一项判断指标。

  • 标签: 贲门癌 C—erbB-2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研究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病例与方法采用FLAG治疗为复发和难治性18~60岁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同时选择既往采用非FLAG治疗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30mg/m^2,d1~d5,Ara—C2g,d1~d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0直到白细胞恢复超过〉1.5×10^9/L。结果FLAG治疗组患者21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53.85%;对照组患者8例完全缓解,CR率为24.24%;FLAG治疗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0~17个月),中位OS为6个月(0~17个月)。21例CR患者随访PFS,中位PFS为10个月(4~17个月)。结论FLAG方案是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较好选择。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 难治 氟达拉滨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转移危险因素,为合理诊疗与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并对发生转移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发病集中在50-59岁年龄区间,并且该年龄阶段较其它年龄阶段容易发生转移(P〈0.01);子宫内膜癌以内膜样腺癌为主,约占90.97%;其总体转移率为7.41%,Ⅱ型特殊类型内膜癌转移率明显高于Ⅰ型内膜癌(P〈0.01);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与其转移相关(P〈0.01);浸润深度〈1/2组和≥1/2组间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676)。结论: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年龄、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可能是其转移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转移 分化 浸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肝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与病理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发现369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显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与病理学诊断恶性病灶245个和良性病灶124个进行对照,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灵敏度为98.8%(242/245),特异度92.7%(115/124),准确度96.7%(357/369),约登指数0.92,阳性似然比13.7,阴性似然比0.013。(2)小肝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中晚期或门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表象;其中肝脏恶性病灶快进快退表现占87.2%(219/251),与良性病变1.7%(2/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小肝癌廓清时间分别为(102.4±2.36)s、(76.02±3.88)s和(49.40±4.95)s,分化程度高者开始廓清时间明显晚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及其病理分化程度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肝肿瘤 病理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一元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s4,MCT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手术胃癌患者标本11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T4蛋白表达。结果MCT4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膜上,低表达样本55例,高表达样本58例。MCT4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P=0.021)。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CT4低表达患者总体预后明显优于MCT4高表达患者(P=0.001)。结论MCT4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胃癌 MCT4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大肠癌石蜡标本、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表达。结果COX-2蛋自在40例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36/40),阳性表达率90%,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COX.2蛋白表达与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在大肠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大肠癌预后临床指标之一。

  • 标签: 大肠癌 COX-2 DUKES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背景淋巴转移是胃癌最常见转移方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是一种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能水解细胞外基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EGF-D、MMP-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关系。

  • 标签: VEGF-D MMP-7 胃癌组织 预后 肿瘤淋巴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近5年内公开发表文献为主,随着科技信息迅速更新和传播,最好为近2年内发表新文献,一般不采用内部资料(如系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则除外)。参考文献依次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在文中则依照其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右上角码形式标出,宜标在所引文献作者右上角.

  • 标签: 参考文献 阿拉伯数字 科技信息 内部资料 论文集 作者
  • 简介: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近5年内公开发表文献为主,随着科技信息迅速更新和传播,最好为近2年内发表新文献,一般不应采用内部资料(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除外)。参考文献依次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在文中则依照其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右上角码形式标出,宜标在所引文献作者右上角。

  • 标签: 数字排列 会议论文集 角码 内部资料 科技信息 论文集名
  • 简介: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世界全部病例45%。在世界范围内肝癌主要高发于亚非某些地区,我国发病率为欧美国家5-10倍,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三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趋,由于肝癌危害性极大,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手段也日益增多。

  • 标签: 治疗手段 原发性肝癌 恶性肿瘤 常见 PHC 死亡率
  • 简介:在过去些年.垂体影像诊断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演化.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是研究垂体腺最常使用形式。计算机断层摄影中作用(CT)只适用于解决评估垂体内异常特定问题.它更常用于病灶位于鞍旁和鞍上区或颅底与骨头密切相关时.

  • 标签: 影像学 垂体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垂体腺 鞍上区
  • 简介:随着医学各领域研究不断进展和治疗观念不断更新,除了传统外科治疗,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镜治疗、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这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疗效。

  • 标签: 非手术治疗 食管癌 治疗观念 外科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 简介:现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迅速应用到放射治疗领域各个方面。本文旨在简要介绍MRI技术最新进展,介绍与放疗相关内容:肿瘤可视化和成像特点、模拟定位以及外放疗中影像引导作用。关注点在于还原放疗中MRI技术最新进展。

  • 标签: 放疗 成像
  • 简介: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是源于间叶组织和与其交织生长外胚层神经组织恶性肿瘤,包括除淋巴造血组织外非上皮组织,即纤维、脂肪、肌肉、间皮以及分布于这些组织中血管、淋巴管和外周神经,多位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占成人恶性肿瘤1%,儿童肿瘤10%[1]。其主要特点为:分布广、类型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类,STS具有60多种亚型,许多亚型易形成假包膜而被误认为良性[2]。其血行转移多见,易转移至肺。不表现为原位肿瘤,偶有软组织良性肿瘤转为恶性肿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除外。发病罕见、肿瘤异质性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少。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抗肿瘤药 软组织肿瘤 肉瘤
  •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补充。

  • 标签: 脑肿瘤:功能性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类盖氏骨折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治疗11例类盖氏骨折,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8岁5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摔倒引起。根据Letts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1例,D型3例。尺骨远端骨骺损伤行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或接骨板固定。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肌腱损伤、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ikic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无复位丢失、尺桡骨发育畸形、尺侧腕撞击综合征、腕及前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类盖氏骨折多见于大龄儿童,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完整而尺骨干骺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二型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常常失败,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和接骨板固定,短期疗效优良。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骺 儿童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