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90例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坤宝丸治疗,对2组患者更年期症状和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H、E2,FSH等指标分别为(110.29±12.84)IU/L、(61.48±3.67)pmol/L、(79.61±9.27)IU/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为(6.58±1.4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治疗更年期合并睡眠障碍,降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更年期 睡眠障碍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方法82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静滴天麻素注射液0.2g(昆明制药厂生产),对照组每日静滴丹参注射液20ml,疗程2周,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与TCD变化.结果观察组在TCD改变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天麻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TCD可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 标签: 天麻素 经颅多普勒 椎基底及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 简介:目的验证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镁15m1+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清除率/d、住院时间、病死率与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7±2)d、平均住院时间(15±5)d,保守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18±5)d、平均住院时间(21±7)d;手术治疗组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结论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孔钻颅 尿激酶纤溶
  • 简介:目的:探讨血肿穿刺引流加脑室外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9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血肿及脑室同时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89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生活能自理者32例;基本能自理者25例;不能自理者22例;植物生存者7例;死亡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采取血肿及脑室穿刺外引流加术后尿激酶注入溶解的治疗方法,一般3~5d血肿基本消失,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破入脑室 穿刺外引流 高血压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减压、丁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黔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睡眠质量及治疗果。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较对照组的52.17%显著升高(P〈0.01)。结论:后路减压、丁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术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后路减压 丁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胸腰椎骨折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脑瘫患者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神经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术(SPA)的疗效。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6例脑瘫患者,其中47例患者行双侧L3~S1SPR,49例患者行SPA。术后2周、1年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优于S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好,短期内治疗果不明显,而长期随访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脊髓损伤 脊神经根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中心伽玛刀和射频热凝术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伽玛刀治疗285例(伽玛刀组),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127例(射频热凝组),比较两组病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射频热凝组的治愈率、良好率和有效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在超过3个月的随访中,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均高于伽玛刀组(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1)。生存分析提示在长期随访阶段,射频热凝组的良好率高于伽玛刀组(P=0.001)。回归分析显示:伽玛刀组病人术后面部麻木(OR=4.43,P=0.01,95%CI:1.45~13.53)、病程≤3年(OR=2.18,P=0.04,95%CI:1.03~4.60)以及既往无手术治疗史(OR=0.55,P=0.03,95%CI:0.31~0.95)是疗效良好的正性预测因子。结论伽玛刀治疗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无创,并发症少,而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更佳,但并发症多,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难治性 伽玛刀 射频热凝术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长期随访(5~8年,平均75.7个月),记录其并发症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15.1%;短期随访有效率90.9%,远期有效率75.7%.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而且较轻微,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远期疗效 伽玛刀
  • 简介:目的探讨普恩复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单纯使用普恩复治疗.观察时间为4~8周,剂量120mg/日.每位患者均在服药前经CT扫描证实诊断,并在服药前一天抽血查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确定异常,方可选入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86.2%(231/268),痊愈61.19%(164/268),显著好转16.79%(45/268),好转8.21%(22/268),无效13.81%(37/268).结论普恩复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但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而且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普恩复胶囊 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 简介:2016年11月24日,缺血性卒中/TIA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基金终审答辩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答辩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主任王春雪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副院长、《中国卒中杂志》主编王拥军教授进行主席致辞并做题为《临床研究数据库管理》的精彩讲座。在讲座中,王拥军教授分享了临床研究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性和高质量数据库的管理经验。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研究 研究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 数据库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动脉尿激酶(UK)溶栓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取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组,行超选择动脉溶栓及PTA治疗;取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行UK静脉溶栓治疗.复查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95%和100%.PTA组6例中,ICA2例,椎基底动脉4例,均有血管再通.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语言功能障碍恢复、3个月后临床神经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血管内精巧细致的超滑导丝和球囊扩张等机械性作用显著弥补了单纯溶栓药物治疗的不足.

  • 标签: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度洛西汀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以及自杀意念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HAMD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自杀意念评分结果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度洛西汀;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文拉法辛合并氟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平均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加气氮平)和对照组(安慰剂加氟氮千).分别讦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阴性因子分值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文拉法辛合并气氮平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并且副作用少。

  • 标签: 文拉法辛 氯氮平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阴性因子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首发重症抑郁伴失眠患者睡眠因子的影响。方法中国地区4家中心开放研究,对伴失眠的首发重症抑郁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符合入选标准并且没有排除因素者进入试验。受试者在开始治疗前1天进行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的评分,并开始记录睡眠日记。同时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早餐后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10mg/d。每天清晨与晚上记录睡眠日记,在下一次访视时返还给研究者。分别在开始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进行随访,再次完成PSQI、ISI、MADRS、GAD-7和CGI的评分。同时包括不良事件的记录。每次随访后根据患者的疗效调整艾司西酞普兰的剂量,最高剂量为20mg/d。对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命体征以及评分量表等应用SSPS10.0软件进行ANOVA分析。结果入组患者160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42±12)岁;女性93例,平均年龄(41±12)岁。在4个访视点中体重、血压、心率每两个访视点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4个访视点中PSQI、ISI、MADRS、GAD-7和CGI的评分逐渐减少,并且每2个访视点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开始药物治疗第7天即有明显的疗效,这种疗效从开始药物治疗的第30天仍然继续强化。艾司西酞普兰的剂量由初始剂量(9.7±1.5)mg,逐渐增加到(14.8±4.0)mg,在(14.8±4.0)mg水平发挥了比较理想的疗效。只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心慌等不适。结论失眠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伴失眠首发的重症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失眠,效果明显。本研究提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失眠首发的重症抑郁症患者的最佳有效剂量为15mg/d。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失眠
  • 简介:目的评价瑞美隆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瑞美隆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研究观察40例抑郁症患者。结果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抗焦虑效果。结论两药对抑郁症效果明显,瑞美隆副反应明显低于阿米替林。

  • 标签: 瑞美隆 阿米替林 治疗 抑郁症 副反应 情绪
  • 简介:口腔矫治器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其成本低、无创伤、便于摘戴、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应有全面的追踪随访及监测措施,以减少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矫治器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总结安眠药物中毒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安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充分运用中医治疗,前期闭证予以开窍醒脑,后期脱证予以回阳固脱,84例患者中83例抢救成功,1例因重度中毒,年龄较大且就诊时间晚,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安眠药中毒,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安眠药中毒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