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外侧腰椎椎间评估连接(XLIF)可行、安全性,测量了外侧腰椎外部解剖平面与重要组织之间的距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10具和2具福尔马林尸体固定标本。侧卧(XLIFF定位)用于入路模拟XLIF手术C臂机透视。L2-5椎间盘克氏针被插入,并沿着克氏针逐层解剖。腰椎前缘测量、腰神经感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的距离,以及每个腰椎前后缘之间的距离。因此,XLIFF入路相对安全,其周围没有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在外侧腰椎,在血管腰节段、交感干和腰神经,有一个相对的无血管和神经安全区,大小29×30毫米;垂直距离交感干至腰神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LIF入路中,腰椎外的“安全区”更大,XLIF手术在该区域更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 : 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 : 选择我院于 2017.10-2018.10 , 1 年内收治的 48 例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疝囊高位结扎的 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24 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 24 例,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下的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 结论 :在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顺序。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外踝一后踝一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对照组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结论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围刺针法与隔姜灸结合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 6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围刺针法与隔姜灸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达 9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达 86.7%,两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 83.3%、 56.7%,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者对临床治疗积极配合,使病痛压痛敏感点得到准确确定,治疗时尽可能避免患者肘部用力,治疗中不只是在阿是穴上放置姜片,也可适当涂抹姜汁后进行艾灸,对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探究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同期修复缺损组织,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0.9)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0-65min,平均时间为(55.4±9.1)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12(90.32%),其中包括9例远端皮肤坏死、2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9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结论在对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外踝后穿支皮瓣;踝关节;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应用价值踝关节以及足跟区皮肤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伤,并且也是临床对组织进行修复的一项难题1。相较于传统的背部或腹部皮瓣选择方式来说,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具有更为灵活的制备方案2。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本次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区间介于54-78岁,患者平均年龄数据(61.6±7.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纳入本次实验。(P>0.05)。1.2方法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所有患者均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保证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进行皮瓣缺损修复。在对患者进行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取,将患者的静脉、神经和动脉完全暴露,将其进行切断,结扎,并在远端做好皮瓣制备,将皮瓣周缘切开后掀起,使患者的神经以及营养血管包裹在皮瓣内,纵行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游离患者的静脉浅层,并纵行切开筋膜组织,形成含神经经在内的皮瓣蒂。皮瓣选择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损伤皮瓣缝合,注意连接患者的神经,保证患者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1.3评价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皮瓣制备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价皮瓣修复效果。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皮瓣成活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简介: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6月收治的采用LCP钢板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为LCP组,同期收治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为外固定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以及腕关节的恢复情况等。结果LCP组术后6个月时掌倾角大于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住院费用多于外固定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结论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相当,但LCP钢板治疗术后影像学效果好,外固定架组的手术时间短,花费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48例三踝骨折患者选进,时间最初是2019.3月,最终是2020.6月。使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2组,即对照和试验2组,均有24例。前者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的临床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患者疗效要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优势较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肠外营养患者的用药时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对治疗和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患者50例,2023.1-2023.6常规处理,2023.7-2023.12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分析实施前后患者肠外营养补给中配方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记录补给天数和费用。结果:实施后合计配方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实施前低(p<0.05);实施后肠外营养支持天数比实施前短,花费比实施前少(P<0.05)。结论:患者肠外营养中发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降低配方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控制肠外营养天数,减少费用,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抑制剂ZD1839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NSCLC细胞株A549和HCC827,将2种细胞株均分为A组不作处理、B组给予ZD1839、C组给予放疗、D组给予ZD1839联合放疗,其中A549细胞株记为A1组、B1组、C1组、D1组,HCC827细胞株记为A2组、B2组、C2组、D2组。测定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2Gy照射剂量下细胞存活分数(SF2值)、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以及EGFR、p-EGFR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水平。结果D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B1组和C1组,SF2值低于C1组(P<0.05)。B1、C1和D1组G1/G0期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高于A1组,D1组高于B1和C1组(P<0.05)。B1、C1和D1组的S期和G2/M期比例以及EGFR、p-EGFR、p-Akt表达水平低于A1组,且D1组低于B1和C1组(P<0.05)。4组HCC827细胞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靶向制剂ZD1839联合放疗可将NSCLC细胞阻滞于G1/G0期,增强放射线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EGFR、p-EGFR和p-Akt有关。
简介:目的观察紫杉醇结合奈达铂同时予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ⅣA期宫颈癌60例,分为A、B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调强放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50Gy,体外照射开始后第2周,采用坶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5Gy,共6次。放疗期间A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化疗,B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两组均每周1次,共4~6周期。观察近、远期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93.3%,B组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A组1、2、3年生存率为90.0%、72.8%、56.6%,B组1、2、3年生存率为83.3%、65.3%、49.0%,两组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B组为2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A组发生I~Ⅳ度骨髓抑制者为26例,B组为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A组发生I~Ⅳ度胃肠道反应者为21例,B组为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获得较高生存率,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较轻,患者依从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