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选取我院76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社区护理,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家属的满意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与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黏膜免疫效应与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7月 收治的90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玉屏风散组和流感疫苗组,每组各 45例。玉屏风散组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流感疫苗组采用流感疫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黏膜免疫预防效果。结果 加味玉屏风散可维持血液 IgG水平稳定,同时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gG、 SIgA水平升高;流感疫苗可提高血液中和抗体 IgG水平,对肺肠黏膜冲洗液中的 IgG、 SIgA水平未见明显影响;玉屏风散激发的细胞免疫是非病毒成分引起,抗病毒谱更广对机体则更加有利。结论 加味玉屏风散可直接激活黏膜免疫防御机制,抵御病毒入侵;流感疫苗主要激活系统免疫,上调系统免疫水平,对入侵体内的流感病毒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

  • 标签: 加味玉屏风散 流感疫苗 黏膜免疫
  • 简介:目的调查大连机车医院医护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和接受性,为HPV疫苗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自填式匿名方式调查大连机车医院300名医护人员对HPV病毒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结果295名医护人员中,92.75%的医师和80.09%的护士曾经听说过HPV,59.42%的医师和48.67%的护士听说过HPV疫苗,超过50%的医师和护士担心HPV疫苗的安全性(56.62%vs57.08%)和有效性(72.46%vs92.03%),仅有52.17%的医师和59.29%的护士愿意接种疫苗,仅有43.48%的医师和50.44%的护士赞同让自己的女儿接种HPV疫苗,66.67%的医师和54.87%的护士建议满18周岁接种HPV疫苗。结论医师和护士关于HPV病毒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不够全面,对HPV疫苗认知不足,多数医师和护士对HPV疫苗持观望态度。

  • 标签: 宫颈癌 HPV疫苗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国产细胞工厂(CF40)代替进口细胞40层工厂在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中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细胞工厂与进口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计数、检测细胞活并进行生化分析;对不同工厂培养的细胞感染轮状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滴度及浊度;

  • 标签: 细胞工厂 vero细胞 轮状病毒 疫苗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预防接种适龄期儿童家属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2020-10月至2021年-12月这段期间,于我中心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的儿童,随机选取78例儿童家长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并以儿童预防接种的时间顺序为分组标准,有39例儿童家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另外39例儿童家长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对2组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展开具体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相比对照组儿童家长显著更高,(P<0.05);此外,2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相比,明显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于预防接种适龄期儿童的家长,展开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利于儿童家长更为全面掌握预防接种知识,有效预防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适龄期儿童 儿童家长 针对性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家长全面健康教育联和身体拍打对新生儿预防接种配合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依据我院今年接种的1000例患儿,部分家长接受全面健康教育联合新生儿身体拍打,文中简称观察组。其余家长延续常规健康教育,文中简称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家长和新生儿配合97.40%(487/500),高于常规组87.80%(439/500)。观察组新生儿哭闹12.60%(63/500)、哭闹持续(1.17±0.45)min,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哭闹41.40%(207/500),哭闹持续(5.69±1.14)min。同时,家长知识掌握94.60%(473/500),家长满意99.60%(498/500),均好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77.80%(389/500),满意85.20%(426/500)(P均<0.05)。结论 推行新生儿全面健康教育联和身体拍打,能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减少新生儿哭闹。

  • 标签: 全面健康教育 身体拍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家长全面健康教育联和身体拍打对新生儿预防接种配合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依据我院今年接种的1000例患儿,部分家长接受全面健康教育联合新生儿身体拍打,文中简称观察组。其余家长延续常规健康教育,文中简称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家长和新生儿配合97.40%(487/500),高于常规组87.80%(439/500)。观察组新生儿哭闹12.60%(63/500)、哭闹持续(1.17±0.45)min,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哭闹41.40%(207/500),哭闹持续(5.69±1.14)min。同时,家长知识掌握94.60%(473/500),家长满意99.60%(498/500),均好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77.80%(389/500),满意85.20%(426/500)(P均<0.05)。结论 推行新生儿全面健康教育联和身体拍打,能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减少新生儿哭闹。

  • 标签: 全面健康教育 身体拍打 新生儿
  • 简介:本文选择在青岛市口腔医院临床门诊就诊者64例,184颗第一恒磨牙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窝沟封闭,追踪观察6个月时封闭剂脱落情况,结果表明封闭剂完整保留为96.19%,完全脱落为1.09%,部分脱落为2.72%,说明窝沟封闭术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窝沟封闭剂 脱落率 磨牙
  • 简介:目的:测定蟛蜞菊内酯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蟛蜞菊内酯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过程,建立HPLC-UV法测定蟛蜞菊内酯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结果:在透析24h后,蟛蜞菊内酯在低(0.62μg·mL^-1)、中(3.10μg·mL^-l)、高(9.92μg·mL^-1)3个质量浓度下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分别为(87.9±2.1)%、(84.7±2.5)%、(83.8±1.9)%。结论:蟛蜞菊内酯与大鼠血浆蛋白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 标签: 蟛蜞菊内酯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h、12h、24h作乳酸水平测定,并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多发伤患者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18例,入院后6h、12h、24h乳酸清除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APACHEII评分、入院当时乳酸水平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可以早期评估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分娩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阴道分娩产妇,均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A组接受综合护理,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每组各27例。对两组产妇出血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护理A组产后出血凸显低于护理B组(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阴道分娩产妇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应用不同梅毒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梅毒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浆反应素试验、密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密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对比无明显差异(X²=1.006,P=0.316);密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均高于血浆反应素试验法(F=62.995,P=0.000)。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检测中,密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准确更高,血浆反应素试验法的检测准确相对较差。但是,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

  • 标签: 梅毒检测 血浆反应素试验 密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 简介:目的:治疗型双质粒HBV-DNA疫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肝病研究所研制的生物技术新药。为了观察连续给予治疗型双质粒HBV-DNA疫苗后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资料,确定无毒反应剂量,给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 标签: 双质粒HBV-DNA疫苗 毒性试验 小鼠 毒性反应 无毒反应剂量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验证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的疗效。方法80例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6个月,对照组40例未给任何治疗。结果治疗组某些对象各项乙肝血清标记分别有所转换,但除抗-HBc-IgM(阴转40%)和HBV-DNA(阴转3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外(P<0.025—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5)。与文献报告不尽相符(文献报告疗效优于本文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该“三联疗法”有一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易被接受。

  • 标签: 左旋咪唑 潘生丁 乙肝疫苗 HBV携带者
  • 简介: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M)建议在给予首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后6周内,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在接受第2次MMR注射前需进行血清学检查。首剂接受MMR后6周内出现ITP的患者,其第2次用药需权衡利弊。根据最近的研究,药品控制局(MCA)报告ITP的绝对危险度为1/22300例(2/3的ITP可归

  • 标签: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MMR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临床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106例,随机分为2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组54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和胸腺肽对照组52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42例患者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有50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926%;8例HBsAg转阴,占16%;33例产生了HBsAb,占61%;31例HBeAg转阴,占57%;31例HBVDNA转阴,占57%。对照组有24例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31例ALT恢复正常,占59.6%;5例HBsAg转阴,占9.6%;10例产生了HBsAb,占19%;19例HBeAb转阴,占37%;22例HBVDNA转阴,占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快速、持续地抑制HBVDNA复制,诱导产生HBsAb,促进HBeAg血清转换。使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明显减轻肝脏炎症,减少或逆转肝纤维化。

  • 标签: 干扰素 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 联用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