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从中选择了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对其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比换血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换血后的TBIL、IBIL、DBIL置换率分别为41.25%、39.68%、62.80%,指标分别为(276.49±70.88)μmol/L、(263.51±67.74)μmol/L、(13.86±23.50)μmol/L均明显低于换血前,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换血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换血前相比明显降低,换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换血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临床有效性高,但是会伴随部分不良反应,要加强临床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自动电位滴定法与手动滴定法在进行药品含量测量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种类型药品,针对各类的药品含量进行测定,将自动电位滴定法的药物测量作为实验组,将手动滴定法测定作为对照组,在测定结束之后比较两组药品含量测得的结果,计算两组药品含量的RSD值,比较对应的精密度。结果:实验组的药品含量与对照组的药品含量测定结果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的测定的药品精密度高于与对照组的药品精密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测定药品含量的过程中,推广使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手动滴定法能够有效判定药品含量,但药品精度有限,需酌情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引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效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1.12.31引入自动化技术之前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结果和2021.1.1之后引入自动化技术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效率进行结果的评价。结果 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大幅提升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效率。在医院引入自动化技术前后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当前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言,其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效率,建议医学检验实验室也要注意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改善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效率的同时,不断提升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检验精准度,确保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菌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1日—2023年5月31日接受检测的患者86例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总结检验出的病原菌数量。结果:86例患者中共检出86株病原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物、嗜水气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摩根摩根菌、克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大肠埃希菌与粪肠球菌是引起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根据对抗菌药物敏感度不同,在明确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后,再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处理,旨在达到理想的疗效,也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
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贵州省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的1672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占全部报告的10.45%;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04;19~59岁患者占73.10%;药品不良反应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705例)和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1206例);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呕吐和腹泻,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和肢体麻木;涉及药物22类,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为956例(57.18%)。结论应重视药源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时发现、诊治和预防药源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6人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常规组和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躁狂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躁狂量表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躁狂评分为(7.52±3.28)分,优于常规组的躁狂评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94%,高于常规组的78.79%,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来说,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躁狂评分和改善患者躁狂状态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系统护理可以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使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FODT-601,实时监测国内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曲线,以评价其工艺质量。方法:设定测定波长238nm、基准校正波长550nm、温度37℃、转速75r·min^-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30s、监测时间30min,以900mL醋酸盐缓,中液(pH4.5;含3%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桨法,用光程为2mm的光纤探头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曲线。结果:6个不同厂家尼莫地平片的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但各溶出曲线存在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准确、连续、定量地反映了药物的溶出过程,获得的数据信息更加完整、真实,可比较出不同厂家之间同种药品的溶出过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