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超声在开展超声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早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共496例超声定位PCNL手术资料,其中第一年111例,第二年172例,第三年213例;轻度肾积液122例,中度肾积液186例,重度肾积液18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超声进行定位引导穿刺,进而建立取石通道并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3年共496例,在开展手术过程中,前期以中重度肾积液为主,后期则无明显侧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1±6)g/L,其数值在前后期无明显差异。3年的结石取净率分别为73.9%、79.7%、83.1%,二期手术占比分别为9.9%、5.2%、4.2%;未出现因肾内血管出血进行介入治疗病例,2例因肋间血管损伤分别进行局部切开止血及介入栓塞止血。结论在开展超声定位PCNL早期,利用普通超声,掌握正确的方法及技巧,能安全有效的完成手术,适用在各级医院开展手术,有利于上尿路结石患者在各级医院的分流治疗。

  • 标签: 超声 定位 经皮肾镜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性及生活质量,分析和研究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由造口治疗师、手术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进行术前造口定位,对照组由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造口定位。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术前造口定位能够显著改善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肠造口定位 适应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相关解剖参数,以指导PICC头端影像学定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34例患者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患者右主支气管起点、右锁骨内侧头最上缘、气管隆突与心包返折及房腔交界之间的间距(解剖参数绝对值)。测量T6椎体上缘平面至T7椎体上缘平面之间距(L单元高度),将各解剖参数绝对值除以T6单元高度,计算出解剖参数相对值。记录房腔交界和心包返折所对应椎体位置。结果82%(274/334)的患者房腔交界位于T6~7水平、79.3%(265/334)的患者心包返折位于T5-6水平。气管隆突-房腔交界间距、气管隆突-心包返折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房腔交界间距、右主支气管起点一心包返折间距、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房腔交界间距及右侧锁骨内侧头上缘-心包返折间距的绝对值分别为(38.4±8.8)、(21.9±9.2)、(50.7±9.1)、(34.2±9.4)、(110.2±15.9)、(93.7±16.3)mm,相对值分别为(1.85±0.43)、(1.05±0.44)、(2.44±0.45)、(1.64±0.45)、(5.30±0.75)、(4.50±0.7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解剖参数绝对值与患者身高有相关关系(P值均〈0.01);而相对值与身高相关性明显减弱,并且部分解剖参数相对值与身高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气管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起点用于PICC头端定位的可靠性相对较好;而心包返折的位置变异较大,利用影像学标志推断心包返折的位置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立体定位对低年资医师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支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体表定位进行静脉穿刺置管。上述操作均由我院低年资医师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1例发生血气胸并发症,对照组5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B超定位在颈内动脉穿刺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了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 超定位 颈动脉穿刺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乳突—副突”定位穿刺法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6-2023.6我院收治的18例采取“乳突—副突”定位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与2021.6-2022.5我院收治的16例采取常规透视下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乳突—副突”定位穿刺法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出血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采用“乳突—副突”定位穿刺法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骨折时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骨折 乳突 副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技术下CT定位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周围型肺癌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采用GP化疗治疗,研究组给予无痛技术下CT定位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周围型肺癌患者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痛技术下CT定位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可增加周围型肺癌的疗效,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小,并且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无痛技术 CT定位 经皮微波消融 周围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以临床数据整理为切入点,探讨彩色超声定位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2.1-2023.3为研究时段,整理我院甲乳外科门诊收治经临床及彩色超声检查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90例,均需要实施彩色超声检查、彩色超声定位下空芯针穿刺活检(英文简称是CNB)。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肿块、疼痛,采用CNB的诊断比较成功,没有并发症;90例疑似患者中有55例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检查、CNB诊断的例数分别是44、53例,占比分别是80.00%、96.36%。由此来看,CNB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敏感度是96.36%,特异性是91.43%。根据声像图划分成3种类型,即:肿块型、脓肿型、混合型,其例数分别是:25、18、12例。结论 关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来说,选择CNB诊断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不过最终还是需要进行病理学确诊。

  • 标签: 彩色超声定位 空芯针穿刺活检 浆细胞性乳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自行设计一种自定位微创钢板,比较其与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山羊,建立山羊左股骨干骨折(AO分型为32-A3.2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n=20):实验组应用自定位微创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应用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2、4、6、8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实验动物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除对照组1只山羊因术中麻醉意外死亡外,两组其他山羊手术顺利,术后骨折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山羊手术时间平均为(47.5±6.3)min,短于对照组[(65.6±5.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9.0±7.4)mL,少于对照组[(38.7±8.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山羊术中透视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X线片示39只山羊骨折线消失、周围有明显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物位置合适,无断裂或松动.结论与普通锁定钢板比较,自定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的术中透视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山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9年02月期间无锡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2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30例采用传统锁骨钩内固定治疗,32例采用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肩关节功能Karlsson评分。结果:与传统钩钢板固定相比,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结论:2枚导针定位法引导TightRope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微小、经济高效、安全美观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GE大孔径模拟定位CT不同大小FOV图像对放疗结构自动勾画精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头颈部、胸部、盆腔部肿瘤患者各10例,研究在不同FOV图像上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精度差异。结果 在FOV等于50、60、70、80的图像上进行自动勾画时,靶区、晶体、视神经、视交叉、食管、甲状腺及乳腺的自动勾画结果的DICE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FOV50、60、70、80图像上自动勾画的豪斯多夫距离(H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危及器官的DICE值和H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孔径CT重建不同大小FOV图像对临床上部分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放疗结构勾画及放疗计划设计时对FOV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 标签: GE大孔径模拟定位CT FOV 智能勾画 相似性系数 豪斯多夫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X线引导和联合超声定位导向PTCD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X线引导,观察组进行联合超声定位导向PTCD介入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生物化学指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超声定位导向PTC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单纯X线引导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PTCD 超声定位 X线引导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023年5月骨科65岁以上能对自身疼痛进行准确表达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10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随机选取50名患者采用常规异感法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50名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法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临床指标(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术中通过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牙患者的80颗埋伏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束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牙,16颗下颌埋伏牙;埋伏牙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牙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束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牙,而牙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牙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牙槽骨九分区法 骨埋伏牙 定位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维B超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维B超进行诊断,然后进行病理学切片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过二维B超诊断之后有41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而通过病理切片诊断有49例患者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其中3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两种诊断方式共同诊断结果,二维B超诊断的准确率为71.43%;其诊断特点主要表现为瘤体内血流信号低、有钙化信号、边界不清及回声低。结论临床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中可采用二维B超进行诊断,其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不过也存在一定漏诊率,临床应酌情使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二维B超 诊断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接受治疗、需进行UVC治疗的新生儿5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UVC置管,治疗组彩超引导下UVC置管。比较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和置管留置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比26.00%,P〈0.05);治疗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比76%,P〈0.05),而置管留置时间也高于对照组[(11.34±1.22)d比(9.37±1.34)d,P〈0.05]。结论彩超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在新生儿UVC效果较好,患儿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一次性成功置管率高,置管留置时间长。

  • 标签: 彩超 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 脐静脉置管术 新生儿
  • 简介:目的研究人体病理状态时的体液单体氨基酸的核磁共振(氢)波谱的表达特征,并在平等条件下与正常体检健康人体的体液单体氨基酸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并推导图谱信息与疾病的相关关系,建立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实验诊断方法学,为临床诊断提供全新的检验指标。方法对55例临床各系统疾病、33例健康对照者的体液(血清、血浆、胸水、脑脊液、精浆)进行分析。结果指纹区信息提示:结核患者的体液中均出现4.60~4.62ppm(无量纲单位)的化学移氨基酸,化学官能团为>CH=CH2,统计学处理r>0.999,P<0.001,在对照组中仅1例出现该特征峰谱,相关十分显著。结论主要应用于核物理研究的NMR设备,其功能拓展为医学检验分析人体异常蛋白质提供了全新的检测技术手段,具有灵敏准确的优点。

  • 标签: 病理 体液 | 方法学 结构式
  • 简介:目的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20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情况,并对20q11-13区进行精细定位。方法收集1998年至199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对应的正常黏膜组织,采用10个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对20号染色体进行杂合性缺失分析,在20q11-13区域另取10个微卫星标记的引物并对标本进行PCR分析。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精确定位。结果在20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高频杂合性缺失区即20q11-13区。进一步的精细定位,界定了两个高频杂合性缺失区:20q11.2、20q12,并在该杂合性缺失区发现了抑癌基因E2F1、PMP24和MAFB。结论20号染色体有两个高频精细杂合性缺失区,该区很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杂合性缺失 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