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成化时期是“僧道俱幸”①的时代,清人说“观历朝之溺于二氏者,宪庙、世庙为更甚”②。成化时期道教与宫廷的关系怎样?明宪宗为何对道教和真人如此热衷,其动机和目的是什么?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宪宗宠幸的道教真人各色多样,数量不在少数,他们都未经过官员选拔考核与任用程序,而是以传奉谕旨方式超擢为朝廷官员的,并且窃据重要官职和部门,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 标签: 道教 宪宗 真人 张元 官员选拔 任用程序
  • 简介:文章首先在王卡关于敦煌归义军时期道教文献之辨析和判定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敦煌道经写卷和其他道教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并作时代辨析,同时补充了几件为王卡未收录的道教文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归义军时期的斋醮法事活动进行了考察,以便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敦煌 归义军时期 道教 道教文献
  • 简介:四川安岳玄妙观摩崖造像系盛唐作品,内容以道教题材为主,兼有佛像.其道教造像题材独特,救苦天尊乘九龙在他处未见.老君龛形制宏伟,各种人物达百余身.有多通唐代摩崖石碑,尤以《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史料价值最高,通过左氏父子的造像缘由把道教的一些重要内容都作了介绍,为研究四川唐代地方史,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标签: 四川安岳县 玄妙观 道教摩崖造像 胜境碑
  • 简介: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关于道教的产生,有的学者认为系渊源于先秦道家,奉先秦道家代表老聃为道主。因老子本人并不宣传宗教,故奉老子为道主当是后人所加上的。它实系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士之术……

  • 标签: 江西 龙虎山 道教圣地 正一道文物 天师府 道教建筑
  • 简介:本文对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新刊布的《敦煌秘笈》李盛铎旧藏敦煌文献中的道教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考查。具体包括《十戒经》、《道教发愿文》、《发病书》、《百怪图》、(唐)《新修本草》等八份写卷。涉及定名、文书缀合、内容整合、文书断代、内容特征及学术价值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对敦煌道教、民间信仰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杏雨书屋 《敦煌秘笈》 敦煌 道教文献
  • 简介:孝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孝悌是人的根本。孝是爱心产生的源头活水,“爱自亲始”,因此孝道教育是科学教育,是不同教育内容的阶段性教育。孝道教育是千秋事业,不是现世功业。

  • 标签: 孝道教育 宗法制度 阶段性教育 孔子
  • 简介:十九世纪末,正当国难当头之际,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兰州登高望远,赋诗云:……苍梧有泪断碑愁,惊心梁园风流尽,欲把兴亡数到头”。这几句怀古思今,借明肃王旧事来感慨时事。其中“断碑”“梁园”均与被称为“通省名寺观冠冕”的金天观有关。

  • 标签: 明代 金天观 道教题材 壁画 “八十一化图”
  • 简介:于都,古名雩都,系赣南客家人聚居县之一。它东邻瑞金、会昌,西毗赣县,南接安远,北连兴国、宁都,群山环绕,贡水蜿蜒流经县境;国道323线,穿境而过,经瑞金、长汀直达厦门。于都客家人与周边客家聚居县交流频繁,受到外来影响较大。但是一些传统习俗仍然得以保存和流传,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专家和学界同仁不吝指教。

  • 标签: 丧葬礼仪 聚居 客家人 传统习俗 道士 赣南
  • 简介: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 简介:本文探讨的是清代江南地区城隍庙中道士的社会角色。一般的宗教仪式专家和社会团体与这些庙宇的宗教生活关系密切,而道士组织城隍崇拜的方式,掺杂了他们对于道教官僚体系的信条。城隍庙像一个衙门一样运转,管控司法公正,并向当地的住户征收象征性的税饷,道士在此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展示城隍庙道士与天师管治之间的不同互动方式(如敕封、道士往来、神判仪式)。笔者认为,通过城隍庙及以城隍庙为中心的道教官僚体系,江南的道士精英参与了帝国的国家建设。

  • 标签: 城隍 庙宇 道教 江南 官僚体系
  • 简介:郑樵在其所着的《通志·艺文略》中将道家分为二十五个小类,囊括了老庄与道教;然而,在同书《校雠略》中,他却对道家与道书不分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有编次不明之虞。本文由此矛盾处着眼,从纵向与横向、内部与外部,对明代以前官居私书目中道教典籍的卷帙篇幅、类目序列进行系统梳理。具体而言,可分为“大、小道家”两系,其交织错落、争相竞逐之时,正在唐宋。及至南宋,“小道家”重新回归主流,郑樵之《通志》则正当转折之时;《宋史·艺文志》中佛、道典籍着录位序的逆转,也是道教地位下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建构方面,官私书目中所营造出来的佛、道格局,也与真实之情形有殊,存在刻意拔高和放大道教的倾向;其与道藏目类系统的离合,亦可分为两个系统,在宋代呈现出存古与趋新的不同面向。

  • 标签: 转折 建构 书目 道教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