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漢未央宫中有宫、殿、省三個區域。"殿中"區域以前殿、宣室殿、承明殿等建築爲中心,有殿牆環繞,由"殿門"出入。温室殿則是皇帝寢殿,位於承明殿北,在"禁門"内,稱"省中"。可考的殿門有端門、白虎門、"殿東門"、小苑東門和小苑西門。該區域可能呈"凸"字形,南部凸出,東西較窄,北部東西較寬。北部"殿門"和"禁門"之間還有金馬門和長秋門,將"殿中"區域分爲内外兩部分。其外是生活服務區,有光禄勳等機構,由郎中宿衛。其内是皇帝及其輔助官員的辦公理政區,有承明殿、玉堂殿、高門殿等建築,可能由中郎宿衛。尚書、侍御史、謁者等機構和朝堂等設施,可能在承明殿"廷中"。蘭臺也在承明殿附近。所謂"中朝臣"則是殿中官員可參與朝堂議政者。
简介:本文根据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以及后出的僧传和禅宗灯史,全面考察了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通过考察揭示出:安史之乱后,幽州地域的云居寺流行北宗禅。幽州地区的盘山系北方重要的禅宗基地,有著名禅僧在此活动。尽管后出的禅宗典籍将它描绘为马祖道的天下’但t~-Y-的石刻和敦煌文书所描述的盘山佛教却不是这幅景象。显然,中唐时期马祖道已经渗入盘山的说法是被后出的禅籍建构出来的。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在叙述中侧重人物生平事迹、时间、地理空间,与当地世俗社会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重在写实。而后来传世的禅籍却意在突出马祖禅的观念、修行及传导方式,编造一套看似清晰的师承谱系,凸显马祖一系特有的语言系统,在表述中虚实相问。
简介:陈诚在台湾登上权力的顶峰时,不忘农村。台湾农民在地主的重利盘剥下,生产停滞不前,农民生活困苦,这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有直接关系。在台湾,抗战时,陈诚在恩施主鄂政、曾听从张难先建议并由张主持试行推进过“二五减租”,给试点上的农民带来了一定好处,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惜抗战胜利后,这一作法不仅未能推广,而且“二五减租”的试点随张难先的辞职而“风过也”,但陈诚由此深悉农村土地制度不合理是必须改变的。在台湾,他组织人事,阐明意图,且有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作依据,先不急于实施土地改革,而是推行“三七五减租”办法。具体办法是:规定地主出租给农民的地租额,不得超出主要作物正产品全年收获总量的千分之三七五,原约规定地租超过了千分之三七五者,减为千分之三七五;不及此数者,地主不得向租地的农民增加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