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时常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却往往忽视了呼吸的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正悄然成为威胁我们呼吸的“隐形杀手”。然而,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我们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重拾畅快呼吸的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呼吸的智慧,学习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技巧,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一次与生命的愉悦对话。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肛袋对大便失禁的ICU重症患者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患者痛苦的减轻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大便失禁ICU重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人工肛袋+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32.5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皮肤出现疼痛、粘连、破损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大便失禁ICU重症患者人工肛袋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皮肤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随着国内许多CRO的蓬勃兴起,依据国家标准和国外的一些指导原则。当前多家CRO对实验动物用物品如笼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再对其进行清洁效果的评价。在开放的环境里,动物所用的器具可集中洗刷清洗。在屏障环境里,动物所用物品必须经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后方可投入使用。且将金属笼具清洗干净是为了防止其被动物的排泄物污染氧化生锈,杜绝动物和动物之间交叉感染的隐患,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标准。因此,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用品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另一种是RODAC方法。菌落总数方法容易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环境空气中的落下菌,系统误差等等。RODAC皿已经被广泛地接受用于各种各样的领域,用来评价公共卫生污染水平,特别是众多的机构,诸如食品生产服务机构和医院等等。RODAC方法具备测量效度,可转移性,无需另外配制培养基,简单便捷,节省人力,结果显示比较直观等优势[1]。本文通过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做对比来说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介于RODAC法操作简便,使用市售的TSA凹凸接触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可靠的诸多优势,完全可以取代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的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来我院急诊科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为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的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位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临床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肺功能指标与临床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比之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合并重症哮喘的老年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帮助其恢复生理指标,对患者生活做出极大的改善,适宜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两种药物干预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喉部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为临床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血瘀痰凝型慢喉喑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金嗓散结胶囊治疗,90例)和实验组(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加减+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丹参音频治疗,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喉部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总分,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t=1.818,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总分,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t=16.219,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t=14.108,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总评分,经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t=0.673,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总分,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t=8.786,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t=8.315,P<0.05)。结论:二陈汤合会厌逐瘀汤联合喉宁雾化剂雾化吸入加入丹参音频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喑,其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咽喉部不适感,还能提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可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与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关系,评价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至2012年的35 860例患者的相关记录。依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减少组(PLT<100×109/L)、PLT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和PLT增多组(PLT>300×109/L)。本研究纳入18岁以上且89岁以下的成年患者,排除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失生命体征记录或PLT的患者。结局事件为患者住院死亡。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存活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合重要的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重症患者住院预后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与PLT正常组及PLT增多组比较,PLT减少组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明显加重,患者的SOFA评分[3(2,5) vs. 2(1,5) vs. 7(5,9)]、SAPS-Ⅱ评分[31(23,41) vs. 32(23,42) vs. 38(30,50)]、住院病死率(35.0% vs. 45.2% vs. 54.7%)、机械通气率(50.3% vs. 41.4% vs. 62.8%)和肾脏替代治疗率(1.3% vs. 1.3% vs. 6.0%)均明显更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LT减少是住院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LT<100×109/L的风险比为1.477,95%CI为1.347~1.691,P<0.01。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AUC为0.744。结论PLT减少是影响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后指标。PLT相关的列线图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可能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住院患者预后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诱导的大鼠膀胱炎中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膀胱中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200~230 g的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LPS灌注2周组(C组)、LPS灌注4周组(D组)、抑制剂对照组(E组)和抑制剂组(F组),每组8只。用LPS对C、D、E、F组大鼠进行反复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炎的发生,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dithiocarbamic acid ,PDTC)作为NF-κB抑制剂。所有大鼠处死前均进行6 h内的排尿次数记录。对膀胱标本进行HE染色评估膀胱的炎症情况,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p65、Col1和Col3A1蛋白的含量表达。结果LPS灌注组大鼠膀胱的HE染色结果显示黏膜下层水肿、黏膜上皮增生、糜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LPS灌注组中膀胱上皮中Col1和Col3A1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及磷酸化p65在LPS灌注组中的表达也均较空白对照组及pH7.4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灌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抑制剂组中,大鼠膀胱中NF-κB p65的活化受到了抑制;同时,大鼠膀胱的炎症浸润及尿频症状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而在胶原蛋白表达方面,抑制剂组膀胱上皮中Col1蛋白的含量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3A1蛋白的含量未见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为大鼠膀胱炎症刺激膀胱胶原沉积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可能是纤维化过程的重要因素;而PDTC作为一种NF-κB抑制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膀胱炎症情况及尿频症状,还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膀胱上皮细胞的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延缓纤维化进程。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快速研发和应用,2020年年底以来国内外陆续有4类11款新冠疫苗已获批附条件紧急上市。上市前,这些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都表现良好。但是疫苗上市后,在真实世界( real-world)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某些疫苗接种后陆续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尤以疫苗诱导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最为严重。此病虽然发生几率低,但一旦发病比较危重,死亡率高。欧美国家使用的主流4款疫苗,阿斯利康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强生人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Moderna mRNA疫苗和辉瑞mRNA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伴有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血栓的报告率分别为每百万人5.7~21.7、0.9~11.5、0.9~5.6和0.4~1.9例。我国使用的4款灭活疫苗、1款人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以及俄罗斯使用的人5型/26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到目前为止没有此病的病例报告。但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应密切注意和随访可能出现的、罕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医院护理及家庭干预的整体护理,对比疾病防治成果。方法:研究筛选出了一共78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对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以平分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为医院护理及家庭干预的整体护理,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疾病复发率为5.1%,对照组为17.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依从率中可见观察组患儿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医院护理及家庭干预的整体护理对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下注,且有助于提升儿童依从率,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心律失常者取样68例,顺序编码分组,于2019年11月至2022年03月给予常规护理(n=33,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35例,综合组),比较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综合组遵医行为总分(93.87±3.55),比对照组(86.42±7.39)分高,社会功能(91.65±7.10)分,生理职能(91.30±6.79)分,精神健康(92.24±6.43)分,总体健康(93.24±5.77)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遵医行为。
简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