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结核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了解分析淄博市各级结核病实验检测技术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全市结核病实验室建设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向全市各级实验室发放实验室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实验室分布、检测能力、人员分布和工作量情况等,回收后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及统计分析。结果:“十三五”规划期间,淄博市结核病实验室能力提升明显,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太大,分子设备使用率偏低等。 结论:继续加强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各级结核病实验室的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使用率,稳定人员队伍,以满足结核病防控需求。

  • 标签: 结核病 实验室 能力建设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与其肥胖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以某幼儿园的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BMI指数(包括父母亲)筛选出肥胖儿童,共33人作为实验观察组,并选取3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儿童尿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和原始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两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肥胖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分别为26.7±11.3μg/dl,39.4±23.1μg/dl,1.9±0.8μg/dl,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1.9±22.7μg/dl,84.7±19.3μg/dl,51.4±3.6μg/dl),实验观察组的儿童尿液中Fe、Zn、Cu的水平与他们自身BMI指数呈负相关实验观察组的肥胖儿童BMI指数与其父母亲的BMI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尿液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儿童肥胖之间有由着紧密的关系。肥胖越严重,BMI指数也就越大,微量元素水平就会越低。而且儿童肥胖以及肥胖程度还与他们父母有着不可缺少的关系。

  • 标签: 儿童肥胖 尿液检测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改良HSM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ELISA法和改良HSM法检测148例血小板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并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87例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改良HSM法阳性为70例,占80.5%;ELISA法PAIgG,PAIgA,PAIgM的阳性分别为76例(87.4%),50例(57.5%)和56例(64.4%)。26例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改良HSM法阳性为18例,占69.2%;ELISA法PAIgG,PAIgA,PAIgM的阳性分别为23例(88.5%),9例(34.6%)和18例(69.2%)。改良HSM法所测得的结果略低于ELISA法。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可能与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的原因较多和检测方式有关,对重症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可以提高试验的阳性率和可靠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输血前及手术前患儿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滋病(HI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儿输血前及术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儿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0931例患儿进行术前输血前检测。结果HBsAg阳性88例(0.81%),抗-HCV阳性14例(0.13%),抗-H1V1/2阳性5例(0.046%),抗-TP阳性29例(0.27%)。结论输血前患儿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及供血单位都是必要的。

  • 标签: 患儿 输血前 传染病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根据术前CEA、TAM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χ2=1.855,P>0.05;性别:χ2=1.419,P>0.05);4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χ2=20.919,P<0.01;TNM分期:χ2=15.844,P<0.01);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总生存期(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OS期比较发现CEA(+)/TAM(+)组OS最短{45.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41.5~50.3]},CEA(-)/TAM(-)组OS最长[58.9个月(95%CI为55.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患者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术前血清CEA、TAM、TNM分期可能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CEA、TAM水平可能有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癌胚抗原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2200例准备进行血小板检测患者,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末梢血、静脉血、血液凝集和红细胞的大小对血小板计数的不同影响。结果仪器试剂的使用和质量、血小板的放置时间、抗凝剂种类、样本溶血不足、红细胞体积的增减、样本储存等是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存在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临床可结合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综合判断,必要可借助显微镜计数或重复采血计数,以此降低误差。

  • 标签: 血液分析 血小板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检测,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60例体检者中的baPWV异常者1248例(29.30%),其中轻度增高者624例(14.65%),中度增高者512例(12.02%),重度增高者112例(2.63%),统计学分析显示baPWV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性别(男性)、高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baPWV可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卫校的早期评价指标。

  • 标签: 健康体检人群 动脉硬化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组化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的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5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手术或组织活检标本,分别行FISH法检测和EGF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以FISH法检测为金标准,评估免疫组化法的结果。结果与金标准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EGFR的突变中,灵敏度为38.9%,特异度为17.4%,阳性预测值为42.4%,阴性预测值为15.4%。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不够理想。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GFR FISH法检测 免疫组化法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对人体危害极大且易传染,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该病毒很难彻底清除,乙型肝炎也极难彻底治愈,所以做好对乙肝的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法以及FQ-PCR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然后又对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研究新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结合乙型肝炎检测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化学发光免疫法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常用六种肿瘤相关抗原类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CA15-3及PSA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相应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所统计的标本中,六种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比率分别为22.20%、18.2%、30.3%、18.2、33.3%及45.0%.结论肿瘤标志物对临床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肿瘤治疗的疗效及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相关基因。方法以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鲍曼不动杆菌48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利用PCR检测相关基因。结果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率100%,但具体菌株形成能力存在差别;48株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率68.8%,均具有较强的形成能力。8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存在ica基因7占85.1%,存在sarA基因占100.0%;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abaⅠ基因占79.2%。结论临床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分别与ica基因、sarA基因及abaⅠ基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有必要做出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生物膜形成能力 基因 菌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血清学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在HDN预测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确诊为ABO-HDN的264例病人的溶血三项试验,不规则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4例Rh-HDN病人的孕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264例ABO-HDN患儿中,溶血三项试验结果以放散实验和游离抗体实验两者均阳性占67.2%,放散试验阳性占18.6%,三项试验均阳性占11.2%,三项试验均阳性的组HDN患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下降明显,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血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预测HDN常规产检项目,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作为预测HDN的有效依据,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是诊断HDN最有力的证据,新生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可作为HDN诊断的实验室辅助指标。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前三代实验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与心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检测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无血缘关系)60例及体检合格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环酶法测定Hcy水平,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直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整理两组中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总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测定的患者(37例)和健康者(33例)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Hcy与hs-CRP、LDL-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彩色多普勒 叶酸 维生素B12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检测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无血缘关系)60例及体检合格健康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环酶法测定Hcy水平,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直接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整理两组中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总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测定的患者(37例)和健康者(33例)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Hcy与hs-CRP、LDL-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彩色多普勒 叶酸 维生素B12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