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CAP患者发生ARDS的准确性和预防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14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RDS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层自变量(即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对输出层因变量(即是否发生ARDS)影响的重要程度,绘制出自变量重要性的条形图;将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数据对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290)和验证组(n=124),分别计算两组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1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发生ARDS患者82例,未发生ARDS患者33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HR)、最高收缩压(MSBP)、最大呼吸频率(MRR)、入院来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糖(GLU)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CAP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将以上19个危险因素作为输入层、是否发生ARDS作为输出层,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其中输入层自变量中对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权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为LDH(100.0%)、PCT(74.4%)、FEU(61.5%)、MRR(56.9%)、APTT(51.6%),提示这5个指标对CAP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程度较大。训练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总体预测准确性为94.1%(273/290),验证组模型总体预测准确性为89.5%(111/12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CAP患者并发ARDS的AUC为0.977(95%可信区间为0.956~1.000)。结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的CAP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根据该模型预测CAP患者是否会并发ARDS,以及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跨膜糖蛋白CD160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可通过与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根据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和细胞膜表面锚定方式的差异,CD160分子可被分为4种异构体。CD160与其配体疱疹病毒进入介质(HVEM)形成的CD160-HVEM复合体是IgS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间直接相互作用的特例,并且根据靶细胞的不同,CD160-HVEM复合体可产生共刺激或共抑制信号,从而调控免疫应答。HVEM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开关,与不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形成HVEM网络,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结果表明,CD160在多种恶性肿瘤、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后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等疾病中均发挥作用。笔者对CD160的结构及特点、CD160异构体、CD160-HVEM复合体、HVEM网络,以及CD160在人类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药理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中DR相关的治疗靶点。取银杏叶活性成分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与DR高度相关治疗靶点的交集作为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根据网络节点的度值参数获取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采用分子对接验证银杏叶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筛选得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DR的活性成分27个和潜在治疗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低氧损伤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通路主要富集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银杏叶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度值显示排名前4位的关键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排名前8位的关键靶点分别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IL-6、TN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分子对接显示4个关键活性成分与8个关键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多个DR治疗靶点,从而调节相应的信号通路,发挥对DR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公众对戒烟相关信息的网络关注度及变化趋势。方法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提取关键词“吸烟危害”“戒烟”“二手烟”和“电子烟”疫情发生前(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和疫情发生后(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月度搜索指数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有关数据显示期间各关键词间的年度搜索指数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疫情发生前搜索指数的年度间线性变化趋势,采用单样本均值t检验分析疫情发生后搜索指数与疫情前均值的差异。结果2016—2020年“电子烟”的年度搜索指数最高(约146.5万),其次是“吸烟危害”(约88.4万)和“戒烟”(约78.0万),“二手烟”最低(约17.1万)。疫情发生前(2016—2019年)各关键词的搜索指数累计增长量为正,但年度变化线性趋势不显著(P>0.05);疫情期间(2020年),“吸烟危害”的搜索指数较疫情前平均水平显著下降(约79.4万比90.7万,P=0.011),“戒烟”(约59.1万比82.7万,P=0.172)和“二手烟”(约16.4万比17.2万,P=0.257)亦呈现下降趋势,但“电子烟”逆势上涨,超过疫情前水平(约182.5万比137.5万,P=0.010)。结论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数戒烟相关信息的网络关注度下降,但“电子烟”的网络关注度骤增,亟需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及对科学戒烟方法的有效宣传。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肺区CT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识别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1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01例,其中慢阻肺组101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研究对象均进行胸部薄层CT图像扫描及肺功能测试。首先,获取所有CT图像序列肺区的MIP图像;其次,以MIP图像为输入,基于改进的残差网络(ResNet)构建慢阻肺识别模型;最后,考察不同层数的ResNet模型对性能的影响。应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下面积(AUC)评估网络的识别效能。结果ResNet26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1%、76.2%、76.0%、76.2%、76.0%,AUC为0.855(95%CI:0.799~0.901);ResNet50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6%、76.2%、79.0%、78.6%、76.7%,AUC为0.854(95%CI:0.797~0.900);ResNet26d的慢阻肺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83.2%、81.0%、81.6%、82.7%,AUC为0.885(95%CI:0.830~0.926)。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基于肺区CT图像MIP与深度CNN的慢阻肺识别模型,可实现准确的慢阻肺识别,为慢阻肺早期筛查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探讨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注意力网络动态连接属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73位MDD患者以及71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采集rs-fMRI图像,基于既往Meta分析结果构建注意力脑网络,利用一系列时间窗进行分割,计算并比较组间注意力网络的时间变异性变化。结果较HC组,MDD组注意力网络总体时间变异性异常升高(F=5.596,P=0.019),而注意力网络各节点的动态连接属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D组注意力网络的平均时间变异性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r=-0.025,P=0.845)及焦虑量表(r=-0.055,P=0.654)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MDD患者注意力网络整体动态连接属性存在异常升高,表明其注意力网络动态功能改变可能是网络整体水平动态连接的变化,而非某功能节点的局部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筛选出越鞠丸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HERB、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对越鞠丸有效成分靶点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出FD靶点,将二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越鞠丸成分-FD靶点-通路”网络,运用在线作图工具获取越鞠丸与FD及其相关发病机制的交集靶点韦恩图,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越鞠丸治疗FD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有AKT1、MAPK1、JUN、RELA、IL6、BCL2、BAX、MAPK8、EGFR、ESR1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结合能力较好。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2 273个,分子功能152个,细胞组成91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344条通路与FD相关,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越鞠丸可能通过AKT1、MAPK1、JUN、RELA、IL6、BCL2、BAX、MAPK8、EGFR、ESR1等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FD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加减血癥汤治疗浸润型胃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检索加减血癥汤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浸润型胃癌的靶点,加减血癥汤预测的靶基因与浸润型胃癌的靶点蛋白质数据进行维恩分析,获取作用靶基因,通过STRING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方剂-药物-化合物-基因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加减血癥汤中69个有效成分,215个药物靶点;660个在浸润型胃癌过表达蛋白质,10个药物靶点和基因靶点的共有靶点。PPI网络包括10个蛋白节点,其中3个核心节点为CASP3、BCL2L1和STAT1。KEGG富集到11条通路,包含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癌症中蛋白聚糖、细胞凋亡、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加减血癥汤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介导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为加减血癥汤治疗浸润型胃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女性和男性的差异基因,寻找COVID-19男女患者间的免疫机制的不同。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3个COVID-19数据集(GSE152641、GSE157103、GSE157789),在GSE152641中,运用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将上述所得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以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用cytohubba工具筛选出核心基因LCK,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LCK与22种免疫细胞的关系,在GSE157103数据集中验证LCK的表达及男女患者间免疫细胞浸润的差异。应用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算法对GSE157789数据集中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降维,分析LCK在男女患者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表达。结果在GSE152641数据集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27个,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关键模块基因382个,两者的基因富集于淋巴细胞激活的调节、T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中。同时这些基因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以及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均有富集。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提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未活化CD4+记忆T细胞占比更高(P=0.003),而巨噬细胞M0型和中性粒细胞占比更低(P值均<0.05);cytohubba工具筛选出核心基因为LCK,在女性患者中为低表达;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核心基因LCK的表达量与中性粒细胞占比均呈正相关关系(cor=0.50,P=0.01;cor=0.77,P=0.005)。在GSE157103验证集中,女性患者全血LCK的表达也低于男性患者(P<0.05),且女性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占比也低于男性(P=0.025)。GSE157789数据集中LCK主要在调节性T细胞中表达,女性患者调节性T细胞中的LCK相对表达量低于男性患者(t=32.83,P<0.001)。结论女性与男性COVID-19患者的免疫机制具有性别特异性,LCK基因与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并分析数据。结果:研究总依从率、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网络互动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麻醉科的住院医师共50人,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25人,采取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参照组25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麻醉科住院医师参与理论测试、临床能力测试的分值。结果:研究组住院医师的理论测试分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 < 0.05);除麻醉实操外,研究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测试分值明显比参照组高,(P < 0.05)。结论: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采取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就网络平台下健康体检路径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在其护理中应用网络平台下健康体检路径。结果:经有效护理干预后,进一步促进了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高,缓解了体检者的不良心理,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网络平台下健康体检路径的实施,效果明显,可最大化满足体检者的实际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桡骨头骨折是上肢创伤中的常见疾病,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沿前臂的纵向暴力,常合并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韧带损伤、前臂骨间膜损伤、下尺桡关节损伤等。治疗桡骨头骨折时应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决定采用何种方法。绝大多数的MasonⅠ型骨折通常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Mason Ⅱ、Ⅲ型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头置换等。对不合并肘关节或前臂纵向不稳定的单纯粉碎性桡骨头骨折,可采用桡骨头切除的方法治疗,但如果合并肘关节或前臂纵向不稳定,则禁忌采用桡骨头切除术,建议使用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鉴于目前对于桡骨头骨折的治疗逐渐规范化,本文将对桡骨头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解剖与生物力学、损伤机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