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腺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本病的治疗可用药物干预,也可行手术治疗,但根治较难,只有患者绝经后子宫腺症方可逐渐自行缓解。故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内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注射护理,实验组采取改良注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注射疼痛评分。结果:在注射疼痛评分比较中,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

  • 标签: 改良注射护理 苄星青霉素 臀大肌 肌内注射 疼痛
  • 简介:摘要骶尾部创面是临床常见疾病,复杂的创面常涉及皮肤、皮下组织、骨组织三维结构的缺失,通常既伴有广泛的软组织缺损,又合并不同程度死腔,故骶尾部创面的修复需要同时考虑外形和功能的问题。植皮或者简单的局部皮转移通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制订修复方案还需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5例骶尾部创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何根据致患者全身因素和局部创面,如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条件,制订个性化的修复方案,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骶尾部 外科皮瓣 复杂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外伤患者皮护理的应用。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穿支皮是近30年来皮外科领域兴起的一种新型皮外科技术,它使皮更加精细、美观,符合微创外科新理念,目前在临床应用十分盛行。然而,传统的穿支皮移植存在切取面积有限,不适合超长创面、宽大创面或合并死腔创面修复,部分皮仍显臃肿、需要牺牲受区主干血管等问题,限制了穿支皮的临床应用。特殊形式穿支皮是在传统穿支皮基础上衍生而来,进一步丰富了穿支皮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的适应证。本文回顾特殊形式穿支皮的历史发展演变,总结了特殊形式穿支皮近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旨在进一步促进特殊形式穿支皮在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与发展。

  • 标签: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皮瓣外科 进展 显微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腺性膀胱炎是起源于膀胱黏膜的增生性疾病,由于临床较少见,尚无统一的诊治规范。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病理是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该病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但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不同,多数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灌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腺体膀胱炎的诊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膀胱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持续膀胱冲洗 冲洗液温度 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组织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游离组织修复,观察患者所获取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62例患者中60例患者组织成活,总成活率是96.8%。在这其中,腓骨复合组织的成活率是96.2%,前臂皮的成活率是96.8%,股外侧皮的成活率是100.0%。结论 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前臂皮可以作为首要选择方案,股前外侧皮仅仅在患者出现大面积缺损都情况下予以应用,针对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可以应用腓骨复合组织予以修复。手术操作后一周对皮加以监测,及时观察患者血管相关危象,同时进行手术探查,是确保游离组织获取更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28例65指。其中2指损伤19例38指,3指损伤9例27指。创面均伴不同程度污染,伴血管、神经损伤10例,伴肌腱、指骨外露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4.5 cm×5.6 cm,皮切取面积1.9 cm×2.3 cm~5.4 cm×6.6 cm。术后6个月内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电话或微信随访。结果28例65块皮均成活,有1例术后1 d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好转;有1例出现感染,经过换药后愈合;有8例术后2 d出现张力性水疱,未经特殊处理,5~10 d自行消退。随访9~1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皮质地、色泽、外观及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4%。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联合尺动脉腕上支皮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伤,皮质地、色泽好且不臃肿;供、受区在同一肢体的邻近位置,组织结构接近;可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手术便捷,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 联合移植 多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44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5.9岁(范围:46~81岁)。手术经膀胱前入路完成24例(前入路组),经膀胱后入路完成20例(后入路组)。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结果及术后尿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Gleason评分均无差异(P值均>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的手术时间[(184±43)min比(193±42)min,t=-0.599,P=0.55]、术中出血量[(218±88)ml比(225±115)ml,t=-0.244,P=0.81]、病理学分期(T2/T3期:15/9比12/8,χ²=0.029,P=0.87)、切缘阳性率[29.2%(7/24)比30.0%(6/20),χ²=0.004,P=0.9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不使用成人纸尿裤为判断标准,前入路组拔尿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的患者分别为1、6、20、23例,后入路组分别为6、11、19、19例,后入路组拔尿即刻达到尿控的比例高于前入路组[30.0%(6/20)比4.2%(1/24),P=0.04],两组术后3、6、12个月达到尿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膀胱后入路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相较于经膀胱前入路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且可提高术后早期尿控恢复比例。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 后入路 尿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