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多数颅内病变在T2WI上呈高信号,但部分颅内病变可表现为T2WI低信号,T2WI低信号是这类疾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以此为基础,将这些疾病进行归纳、总结,可为临床工作提供诊断思路,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甚至可明确诊断部分疾病。颅内T2WI低信号病变种类繁杂,病理基础各不相同。作者按照病理基础将颅内T2WI低信号病变分为九大类,包括血红蛋白降解产物(脱氧血红蛋白、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含黑色素病变、富含黏液、蛋白、胆固醇结晶、富含细胞病变、矿物质沉积、流空效应、颅内积气、含纤维病变及凝固性坏死。对各大类下的具体疾病,概述其临床表现、病理和MRI特征,重点阐述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和MRI表现(包括病变位置、形态、邻近结构、周围水肿等)。但仅凭借T2WI低信号这一特征,有时仍难以确定诊断,因此,同时介绍了这些疾病在其他序列及增强T1WI的典型征象。结合临床和MRI其他序列表现,有助于T2WI低信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T2WI颅内多种病变可表现为T2WI低信号,但它们各具特征,作者总结它们的影像学表现帮助诊断。
简介:摘要该文章首先回顾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再紧密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和现状思考总结;最后从教学目标、师资管理与培训、教学内容和形式、考核评估几个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倡导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医学模拟教学(medical simulation teaching,MST)、文献研讨等教学方式,鼓励将人文教育、临床指南等融入教学,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的考核方式并进行双向考核,以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有所助力。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J"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J”管出院的患者,依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住院时长、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带双“J”管出院患者护理实践中的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如何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式来提高妇产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医护人员为了可以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妇产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医护部门颁布的法律条文,规范医护人员护理行为,严格考核医护人员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医护人员护理培训内容,从而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方式。结果:随着医护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护理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可以有效缓解医患关系,改革创新妇产科护理治疗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医护人员在对妇产科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使患者可以早日恢复健康,缓解医患之间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泳裤供区"理念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9月,应用游离ALTF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0例10足,均为择期手术。先行足创面清创并VSD治疗5~7 d后,确保创面无坏死及感染,再择期行游离ALTF修复术,一组术者找出可供吻合的足背动脉及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另一组术者在对侧大腿根据创面大小切取ALTF,皮瓣覆盖前足创面,皮瓣血管蒂与供区足背动脉吻合,同时吻合2条静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张力过大则植皮。通过门诊和微信,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10例10足ALTF全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及皮瓣坏死,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9个月。10例患足术后2周拆石膏下地负重时出现皮瓣皮下出血点,持续至术后2个月出血点自然消退。术后皮瓣色泽、弹性良好,质地柔软,皮瓣感觉恢复至TPD为15~20 mm;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供区肢体术后功能无异常。结论基于"泳裤供区"理念下选择应用游离ALTF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适合具备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开展。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以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元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通过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方法制造的多种动物模型已用于研究。其中,啮齿类动物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已广泛用于DR的发病机制特别是遗传学研究、药物干预(特别是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等领域。非人类灵长类DR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人类极为相似,具有啮齿类动物没有的黄斑结构,因此在临床前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犬、猪、猫、斑马鱼等动物也用于DR的动物模型建立。但无论是诱发型或自发性DR动物模型,其大多数只能表现为DR早期阶段的临床特征如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硬性渗出、点状和斑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只有极少数可通过诱导局部缺血的方法或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直接注射入眼内诱发DR晚期阶段的类临床特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49-454)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38例鼻翼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内痣5例,交界痣8例,基底细胞癌21例,毛发上皮瘤3例,鼻翼沟瘘管合并感染1例。采用局部麻醉为主的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确定安全缘。所有患者均无鼻翼软骨浸润。鼻翼病灶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在1.0 cm × 1.0 cm~3.0 cm × 2.5 cm。根据鼻翼缺损的位置、大小,按照美学要求设计局部皮瓣,Ⅰ期修复术区缺损。其中,采用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15例,改良菱形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旋转皮瓣修复6例,V-Y推进皮瓣修复5例,双叶皮瓣修复2例。结果1例术后因压迫包扎过紧导致血运障碍,1例术后感染,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无面部畸形,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鼻翼部分缺损的Ⅰ期皮瓣修复,需要按照鼻面部的美学要求,因病而异,因医者经验而异,进行个体化皮瓣选择,达到兼顾修复缺损和美容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选择局部皮瓣Ⅰ期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中心医院38例鼻翼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内痣5例,交界痣8例,基底细胞癌21例,毛发上皮瘤3例,鼻翼沟瘘管合并感染1例。采用局部麻醉为主的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学检查确诊并确定安全缘。所有患者均无鼻翼软骨浸润。鼻翼病灶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在1.0 cm × 1.0 cm~3.0 cm × 2.5 cm。根据鼻翼缺损的位置、大小,按照美学要求设计局部皮瓣,Ⅰ期修复术区缺损。其中,采用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15例,改良菱形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旋转皮瓣修复6例,V-Y推进皮瓣修复5例,双叶皮瓣修复2例。结果1例术后因压迫包扎过紧导致血运障碍,1例术后感染,2例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延期愈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所有皮瓣均成活,无面部畸形,美容效果良好。结论鼻翼部分缺损的Ⅰ期皮瓣修复,需要按照鼻面部的美学要求,因病而异,因医者经验而异,进行个体化皮瓣选择,达到兼顾修复缺损和美容的目的。
简介:摘要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