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或其配体PD-L1研制的系列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对于肾脏而言,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本文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这几个方面对ICIs所致肾脏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肾脏相关免疫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肾炎,间质性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相关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8例ICI相关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ICI相关结肠炎的起病情况、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表现,ICI相关结肠炎的治疗、合并症、重启ICI情况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范围)为66岁(55~74岁);其中7例为肺癌Ⅳ期患者,1例为肾盂癌Ⅲc期;4例ICI相关结肠炎发生在抗程序性死亡1(PD-1)联合化学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在抗PD-1联合化学治疗后予以抗PD-1单药维持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在抗PD-1单药治疗过程中;首次抗PD-1治疗至ICI相关结肠炎起病的中位时间(范围)为44 d(27~198 d),末次抗PD-1治疗至ICI相关结肠炎起病的中位时间(范围)为8 d(6~35 d);4例患者经肿瘤免疫治疗后病情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进展,1例未评估肿瘤疗效。8例ICI相关结肠炎均为中、重度,以广泛结肠型(5/8)为主,临床表现均有腹泻,3例伴有腹痛;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性黏膜糜烂,其中2例伴有溃疡;病理表现以隐窝炎或隐窝脓肿为主,其中2例伴有凋亡改变。8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生物制剂治疗,4例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发生和未发生机会性感染患者的起始糖皮质激素剂量分别为(85.00±52.60)、(60.00±23.09)mg,糖皮质激素疗程分别为(8.75±4.03)、(7.50±3.1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例患者重启ICI治疗,但均复发结肠炎。结论ICI相关结肠炎具有相应ICI治疗史和临床、内镜、组织病理特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重启ICI治疗易复发。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肠炎 临床特征 抗程序性死亡1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 (checkpoint inhibitors , CPI)是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效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但CPI可引起显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最常累及皮肤、胃肠道和肝脏。约10%接受CPI治疗的患者出现内分泌系统irAE,包括血糖升高、垂体炎、肾上腺炎、甲状腺炎。内分泌系统irAE的症状可能是非特异性的,与其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类似,若不能早期识别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 感染不良反应
  • 简介:<正>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e,ADPKD)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其发病率为0.1%~2.5%,就诊多见于成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肾脏体积增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其致病基因有3个,分别为PKD1、PKD2和PKD3,前两者均已被成功定位和克隆,而对PKD3的报道则较少。PKD1约占致病基因的85%,定位于16p13-3,编码分布于细胞膜的一种糖蛋白——多囊蛋白-1(polycystin-1,PC1)。PKD2约占致病基因的15%,定位于4q22~23,编码钙离子通道——多囊蛋白-2(polycystin-2,PC2)。PKD3约占致病基因的1%,由Daoust和deAlmeida分别于1994年和

  • 标签: 抑制剂 西罗莫司 肾脏体积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肾脏功能 体积增大
  • 简介:日本开发成功用莼菜制备癌抑制。简要工艺是将莼菜的芽、叶、嫩茎切碎,80℃热水浸渍。离心分离得胶黏物,加入苹果酸、固体麦芽糖、35%乙醇(35%为乙醇浓度),搅拌混合,密闭放置,得莼菜提取物,再浓缩(70℃以下)得胶黏物粉末-癌抑制成品。莼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含丰富的

  • 标签: 莼菜 抑制剂 放置 乙醇浓度 提取物 功用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的CaM抑制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的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使用质子泵抑制的住院患者病例800份,对质子泵抑制的使用指征、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选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院住院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用药指征不明确(26.63%)、用法用量不合理(6.75%)、联合用药不合理(0.75%)以及药物选择不合理上(0.25%)等方面。结论质子泵抑制是住院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及药物相关溃疡的防治药物,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临床质子泵抑制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因此,临床方面应制定质子泵抑制的合理使用原则,并规范其疗程、剂量和指征,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是一类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与胃壁细胞质子泵结合,使H+-K+-ATP 酶失活而产生抑酸作用[1]。目前临床疾病中的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多数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一般情况下,对于溃疡等患者,服药疗程较长,而抗酸药物服用次数较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作用迅速,抑酸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一般选择质子泵抑制进行治疗。各类质子泵抑制在作用机制、作用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特点选择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1]。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溃疡 胃酸分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在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影响,主要从患者负面心理与自我管理两方面进行相应评估。方法:将某市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细化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在研究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负面心理、希望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数据,进行相应比较与分析。结果:实施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后,实验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患者
  • 简介:摘要大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或同步放化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对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少且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均已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宫颈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给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虽然各种形式的免疫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但迄今为止最有希望的方向是针对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单克隆抗体。文章就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作用及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和靶向药物对可切除黑素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可切除黑素瘤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风险比,应用贝叶斯固定效应模型对无复发生存期进行网状Meta分析来评估相对治疗效果。通过StataSE 15和OpenBUGS 3.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章,包括5 587例患者和7种治疗方法。其中Ⅲ期亚组5 019例,存在溃疡亚组2 085例,不存在溃疡亚组2 629例,BRAF突变亚组2 054例;7种治疗分别为手术 + 观察或安慰剂、手术 + 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辅助治疗、手术 + nivolumab辅助治疗、手术 + ipilimumab辅助治疗、手术 + pembrolizumab辅助治疗、手术 + bevacizumab辅助治疗以及手术 + vemurafenib辅助治疗。在网状Meta分析中,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 CI 0.39 ~ 0.57)、nivolumab(HR 0.49,95% CI 0.36 ~ 0.65)和pembrolizumab(HR 0.57,95% CI 0.43 ~ 0.75)辅助治疗在改善无复发生存期上明显比单纯手术治疗更有效;Ⅲ期和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网状Meta分析相同。不存在溃疡的可切除黑素瘤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HR 0.48,95% CI 0.29 ~ 0.79)、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8,95% CI 0.33 ~ 0.70)和nivolumab(HR 0.50,95% CI 0.31 ~ 0.79)辅助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但pembrolizumab(HR 0.69,95% CI 0.45 ~ 1.06)并没有比单纯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在BRAF突变的黑素瘤亚组分析中,与单纯手术相比,bevacizumab(HR 0.60,95% CI 0.43 ~ 0.85)、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HR 0.47,95% CI 0.38 ~ 0.57)、pembrolizumab(HR 0.59,95% CI 0.38 ~ 0.92)和vemurafenib(HR 0.65,95% CI 0.50 ~ 0.85)辅助治疗均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采用网状Meta分析对各种辅助治疗进行排序,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在网状Meta分析中以及Ⅲ期亚组、存在溃疡亚组和BRAF突变亚组中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而不存在溃疡的亚组分析中,vemurafenib排第一的可能性最大。结论对于存在溃疡或BRAF突变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是最佳辅助治疗;对于BRAF突变状态未知或野生型的可切除黑素瘤患者,nivolumab是最佳辅助治疗

  • 标签: 黑色素瘤 分子靶向治疗 Meta分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可切除黑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 标签: 肝肿瘤 肝炎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目前已成为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少数患者会发生超进展性疾病(HPD),导致生存期缩短及生命质量急剧下降,对此尚缺乏有效的解救治疗手段。近期研究显示,HPD的发生与高龄、肿瘤复发、多病灶转移等临床因素相关;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抑制免疫调节、调节性T细胞聚集、异常炎症反应及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等多种途径。合理筛选、精准检测、密切监测以及联合治疗可能降低免疫治疗发生HPD的风险。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超进展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抗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例病人在接受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临床试验中,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的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有1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未经处理皮疹自行消退,另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黄疸,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心理护理是成功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基础;在输注PD-1抗体过程中输液器的选择和输注时间需严格控制;PD-1抗体虽毒性较低,但仍有其特异性免疫相关毒副反应,需严密观察;出院宣教可提高病人对PD-1抗体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