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对布氏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接受细菌学检验,B组接受血清学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布氏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42/60);B组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在布氏菌感染检出率方面,B组高于A组(P<0.05)。B组特异度(93.33%)、灵敏度(96.67%)均高于A组(69.23%、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布氏菌感染检验中,血清学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学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阐明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甲状腺癌的基因谱。本文对分化性甲状腺癌(DTC)形态学谱系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综述。目前已有基因学数据揭示,DTC在体细胞突变负荷和肿瘤分化上呈特征性基因-形态学表型。这些新的发现,可进一步洞悉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效地将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和基因学特征相结合,以指导DTC的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这是一个比较文学和文化的新时代,在这多元化文化时代,随着“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提出,中国文化乃至以它为中心的东方文化正在向世界各地辐射,预示着世界将迎来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汉籍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源流与脉络。而汉籍的东传至朝鲜半岛等许多国家,特别是新罗时期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不仅汲取中国从文化到文学的精华,效仿并建立了与中国相类似的各种制度,说其是“中国化”的新罗不足为过。尤其是对汉诗创作影响最大。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基本局限于对某部典籍、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家等宏观研究,因此我们将以《东文选》收录的新罗汉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微观研究,具体考证新罗汉诗的具体创作和发展以及与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9例肝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患者,对其临床诊疗和预后进行分析。患者随访5.0~51.0个月,1例患者穿刺活检未进一步治疗,出院后6个月因肾脏肿瘤破裂死亡,另8例手术切除患者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肝PEComa以女性多发,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伴腹痛、腹胀不适、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肝PEComa常单发,以肝右叶多见。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CT平扫肿瘤呈均匀低密度或不均匀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肝PEComa以手术切除为主,良性首选手术治疗且预后良好,恶性需综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眼周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的临床分型和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的32例眼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眼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型为单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2型为双侧眼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3型为单侧或双侧眼动脉供血且视网膜中央动脉累及,3型根据患眼视力情况可分为3a及3b亚型,3a型为视力存在,3b型为视力消失。1型患者采用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2型患者通过双侧超选择Onyx胶栓塞眼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加手术治疗;3a型患者采用无水乙醇介入联合手术治疗,3b型患者采用眼球剜除术及眼眶重建。结果本组32例,1型6例,治疗疗程为1~5次,平均2.1次;治愈5例,好转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1例自行愈合。2型8例,4例介入治疗的患者,疗程为1~7次,平均2.5次,治愈3例,好转5例,其中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 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1例局部皮瓣修复,总体疗效治愈1例,好转3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a型13例,治愈3例,好转10例,其中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区域较小予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3b型5例,治愈2例,好转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部分通过植皮修复缺损。结论眼周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联合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神经介入技术和整形外科修复技术治疗眼周AVM,可在并发症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实施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1 856例,根据术后是否形成肾周血肿,分为两组,其中发生肾周血肿患者19例,未发生肾周血肿1 8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以多次尿培养结果阳性为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术侧、术侧术前积水程度、术侧结石大小、是否为多发肾结石、手术时间。对各因素首先采取单因素分析,然后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856例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周血肿者19例,其中8例自行吸收缓解,9例行穿刺引流,2例再次行血肿清除术。单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χ2=23.922,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χ2=4.865、0.027)、术侧结石大(t=5.471,P<0.01)及手术时间长(t=3.092,P<0.01)与术后肾周血肿的形成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尿路感染[比值比(OR)=4.705,95%CI:1.725~12.833,P<0.01]、术侧肾中重度积水(OR=4.951,95%CI:1.781~13.767,P<0.01)、术侧结石较大(OR=3.931,95%CI:1.504~10.268,P<0.01)及手术时间长(OR=1.111,95%CI:1.053~1.173,P<0.01)为输尿管软镜术后肾周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输尿管软镜术后血肿的形成,术前应注意控制尿路感染,对于术前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可考虑提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或者经皮肾穿刺造瘘以缓解肾盂内压力;术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清石率,应特别注意肾盂内灌注压力,及时终止手术,必要时可分期碎石;术后积极抗感染,保证引流通畅,加强监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子宫PEComa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年龄分别为30、33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例子宫PEComa患者的初始病灶均局限于子宫,在外院行子宫病灶切除术,因复发就诊于本院再次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包括子宫全切除+盆腔病灶切除术。镜下观,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均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并不同程度地表达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其中,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核分裂数为9个/50高倍视野,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内含大量透明胞质,可见明显核异型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录因子E3(TFE3)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1例患者术后予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西罗莫司13个月后停药。随诊至今2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子宫PEComa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最终确诊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目前除手术治疗外,mTOR通路抑制剂可能是部分子宫PEComa患者可选择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