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衰竭分类、糖皮质激素使用、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预后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75例肝衰竭患者中,CMV DNA阳性17例,CMV DNA阴性58例。17例CMV DNA阳性组患者中,急(亚急)性肝衰竭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3例,占比分别高于CMV阴性组的20.7%(12/58)和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8.40,均P<0.05)。CMV DNA阳性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高于CMV DNA阴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B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低于CM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0、165.50、273.00、185.00、189.00,均P<0.05)。急(亚急)性肝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OR)=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2.6]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12.5,95%CI 3.4~38.3)是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CMV DNA阴性组患者疾病好转率为56.9%(33/58),CMV DNA阳性组的17例患者中5例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P=0.04)。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风险,且CMV再激活肝衰竭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重视使用糖皮质激素肝衰竭患者的CMV DNA监测。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巨细胞病毒 再激活
  • 简介:目的探讨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巨细病毒肺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4—2006年我院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患者14例,其中肾移植11例、骨髓移植1例、肝移植1例、肾病综合征长期服免疫抑制剂1例,基础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晓悉、FKS06、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治疗,14例患者于术后平均90天发病,均有发热(38.5℃以上)、咳嗽、痰少,呼吸困难、呼吸急促(〉35次/min)、发绀;胸部X线呈“磨玻璃”样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改变。实验室检查:所有病例淋巴细胞分类〈20%;8例巨细病毒IgM抗体阳性和(或)外周血巨细病毒抗原PCR——(CMV-Ag)阳性;10例患者血气分析为PaO2〈60mmHg,PaO2/FiO2〈200,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治疗主要为抗病毒治疗,丙氧鸟苷10mg/(kg·d),分2次静滴;加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ivgtt,bid短期冲击治疗,直至胸部X线(或CT)病灶减少后减量,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减量至10mg/d,环孢素剂量减至发病前的1/3—1/4,或停用环孢素;合并ARDS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给氧治疗;2例肾移植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静脉血滤治疗。结果14例患者总存活率50%(7/14),10例合并ARDS者7例死亡,死亡率(70%),10例肾移植病人减少免疫抑制剂后肾功能正常,仅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连续静脉血滤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免疫抑制患者(肾移植术、肝移植、骨髓移植后等及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易并发巨细病毒肺炎,治疗应给予抗病毒、短期激素冲击、调整免疫抑制剂、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治疗。免疫抑制患者合并巨细病毒肺炎预后不佳,合并ARDS者预后更差。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剂 移植后 诊治分析 器官 IGM抗体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外科就诊的骨巨细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分为唑来膦酸组(n=21)和非唑来膦酸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组和非唑来膦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4±20.5)min、(169.5±19.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3±9.7)ml、(228.2±16.5)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63.3±7.4)ml、(161.4±9.3)ml,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3.8±2.1)d、(14.0±2.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8,P=0.080;t=1.936,P=0.062;t=0.733,P=0.468;t=-0.290,P=0.774)。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分别为6.54±1.76、6.72±1.51,MSTS评分分别为13.56±2.35、12.79±1.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724;t=1.148,P=0.258)。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VAS评分分别为1.32±0.31、1.92±0.19,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0.93±0.29、1.47±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562,P<0.001;t=-5.177,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0.31±0.12、0.35±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7,P=0.48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MSTS评分分别为24.89±3.86、21.82±2.95,术后3个月的MSTS评分分别为26.78±2.57、24.62±2.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06;t=2.697,P=0.010);末次随访MSTS评分分别为27.31±2.21、26.69±2.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4,P=0.44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9.79±2.58)个月、(7.31±1.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9,P=0.001)。两组患者复发Campanacci分级及复发瘤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7.000,P=0.860;χ2=1.062,P>0.999)。两组患者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3.81%(5/21)、4.76%(1/21),肌痛发生率分别为19.05%(4/21)、4.76%(1/21),流感样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4.29%(3/21)、0(0/2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2/21)、4.76%(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50,P=0.186;χ2=0.980,P=0.341;χ2=1.436,P=0.231;χ2<0.001,P>0.99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及全身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巨细瘤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患肢功能,延缓复发时间,可作为骨巨细瘤的辅助治疗方案。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二磷酸盐类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人类巨细病毒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的主要感染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既往因巨细病毒感染导致的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达80%以上。巨细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乙组DNA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80%一100%),正常人感染巨细病毒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巨细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复制水平低下,以一种潜伏整合状态存在,通常无临床症状。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抗体检测 婴幼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椎骨巨细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脊椎骨巨细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腰椎肿瘤5例、胸椎肿瘤11例、颈椎肿瘤4例,其中12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累及椎体;病变均突入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X线片、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磁共振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巨细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 CT X 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9-01
  • 简介:摘要巨细动脉炎是一种累及大、中型血管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常见于颈动脉及其颅外分支,故也称颞动脉炎、颅动脉炎,当病变仅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时称为孤立性巨细性肺动脉炎。本病罕见,偶在手术标本和尸检中发现,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能误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确诊主要依据病理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多以肺叶切除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巨细病毒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巨细病毒肝炎患儿9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予以对照组患儿更昔洛韦治疗,予以试验组患儿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痰消退时间、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33.26±14.5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45.57±22.71)天;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62.50%,组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巨细病毒肝炎患儿进行治疗具有相当的可行性,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更昔洛韦,可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4例婴儿CMV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与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思美泰50mg/(kg·d),静脉滴注,1日1次。均连用14天,观察结果。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ALT、GGT下降,肝脾明显回缩,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病毒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肝炎 思美泰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的价值。方法 30例样本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或高度疑似发生巨细病毒(CMV)感染的儿童群体,所有患儿均接受FQ-PCR和ELISA法检验,为形成对照,抽选10例非巨细病毒感染儿童完成相关检验,评价并比较血清抗体与病毒DNA的平行性与敏感性。结果 30例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共有20例DNA与IgM呈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6.92%(20/26),DNA与IgM检出率分别为86.00%、73.33%,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LISA法检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侧重CMV病毒DNA检测,诊断效果与特异度更高,可减少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儿童 尿液巨细胞病毒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的价值。方法 30例样本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或高度疑似发生巨细病毒(CMV)感染的儿童群体,所有患儿均接受FQ-PCR和ELISA法检验,为形成对照,抽选10例非巨细病毒感染儿童完成相关检验,评价并比较血清抗体与病毒DNA的平行性与敏感性。结果 30例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共有20例DNA与IgM呈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6.92%(20/26),DNA与IgM检出率分别为86.00%、73.33%,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LISA法检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儿尿液巨细病毒检测侧重CMV病毒DNA检测,诊断效果与特异度更高,可减少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儿童 尿液巨细胞病毒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规律化疗2年余,因“间断发热、走路不稳”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出巨细病毒,加用更昔洛韦及膦甲酸抗巨细病毒治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意识好转,但患儿脱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儿童巨细病毒感染相关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罕见,预后较差,抗巨细病毒治疗可能改变预后。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脾氨肽与更昔洛韦联用对巨细病毒(Cytomegalovirus,以下简称CMV)感染患儿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小儿CMV感染患儿10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尿液CMV-DNA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儿尿液CMV-DNA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脾氨肤与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尿液中CMV-DNA水平。

  • 标签: 脾氨肽 更昔洛韦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颅颌面多发性骨巨细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患者女性,21岁,以面部不对称半年余入院,初步诊断为下颌骨囊肿,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枕骨、蝶骨、颞骨、下颌骨体部和髁状突多发性海绵样改变,于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病灶刮治术,术后病理为巨细修复性肉芽肿。术后患者面型较前无明显变化,随访12个月影像学显示下颌骨病灶区较之前有新生骨质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病毒脑炎早产儿,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水平反复,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巨细病毒序列数,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婴儿,新生 巨细胞病毒脑炎
  • 简介:摘要人巨细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广泛,但主要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干扰素在早期抗病毒免疫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HCMV庞大的基因组使其能够合成多种蛋白组分,甚至可利用宿主细胞自身成分共同参与抵抗干扰素信号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最终在宿主体内形成长期潜伏感染。现就HCMV在逃避宿主干扰素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免疫健全成人社区获得性巨细病毒肺炎(CMV-CAP)的认识。方法报道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收治的1例青壮年CMV-CAP诊治经过,并以关键词"巨细病毒肺炎""免疫健全"和"Cytomegalovirus""CAP""Immunocompetent"在万方数据库及PubMed分别检索有关文献。结果检索到英文报道17例,未见中文报道,结合本例共18例。本组青中年患者居多,临床以高热、干咳为主,常伴发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影像以双下肺间质性渗出病变多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多伴淋巴细胞升高或异型淋巴细胞,全部病例均伴有肝功能异常。病原均经血清学或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经抗病毒治疗或积极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CMV-CAP在免疫健全成人中相对少见,对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或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能损害的双下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要注意巨细病毒感染可能。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 免疫健全
  • 简介:摘要伴破骨样巨细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一种罕见类型。患者女,63岁。因黑便1周入院,胃镜发现胃体中部前壁5 cm×4 cm×4 cm隆起性病灶,广基,表面坏死及渗血。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梭形细胞,另一种是破骨样巨细,两种细胞无规律分布,弥漫性浸润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Caldesmon均阳性;多核巨细波形蛋白、CD68均阳性。病理诊断为伴破骨样巨细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该病变生物学行为属于高度恶性,手术治疗,预后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