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普外急腹症治疗要求与难度的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腹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最终效果。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及腹膜后的组织与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的体征和症状为主,并伴有全身反应的疾病。在临床上,急腹症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的急腹症有腹部外伤、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穿孔等。近年来,急腹症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急腹症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影像特征,为临床判断老年肺结核提供必要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参与研究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检查,由2位权威医生进行审片,如审片结果存在差异,则交由另1位医生审阅,直至出现统一结果。观察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部位、X线胸片特征、诊断类型(疾病)。结果肺结核病灶在中肺叶38例、中下肺叶18例、下肺叶17例、单肺叶7例。X线胸片特征纤维化增殖病灶76例、胸膜增厚40例、空洞27例,伴肺不张15例。诊断类型(疾病结核性胸膜炎(单纯)21例、慢性支气管炎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合并肺气肿20例、肺大泡9例、气胸4例。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主要集中在中肺叶,病灶多为纤维化增殖,但X线胸片影像无明显特征,不具影像规律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CT影像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接收检查,部分患者于本院治疗的15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均经临床和病理证实,对其临床、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能够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结果7例右肺、8例左肺;3例纤维硬结、5例浸润性病灶、2例球形病灶、5例纤维空洞性病灶;其中,6例鳞癌,4例腺癌,3例小细胞,2例肿瘤细胞不能分型。(部分信息为随访搜集)。结论在临床中,由于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特征不具有特征性,因此需要及时、认真分析其临床症状和CT影像,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颅脑外伤应用 CT 影像诊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 本次探究将选择 2016 年 9 月 -2017 年 9 月间在我院应用 CT 影像诊断颅脑外伤的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主体,全部患者均使用 CT 影像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CT 影像诊断在颅脑外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结果: 在 90 例颅脑外伤患者中,患者全部经过 CT 影像检查,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30 例,占比 33.33% ,脑挫伤为 20 例,占比 22.22% ,硬膜下血肿 13 例,占比 14.44% ,硬膜下积液 13 例,占比 14.44% ,硬膜外血肿 8 例,占比 8.89% ,颅骨骨折例颅内血肿 6 例,占比 6.67% , CT 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同, CT 影像检出率为 100.00% 。 结论: 应用 CT 影像对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同时,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诊断中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采用肺良以及恶性磨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的表现,进而以期能有效获取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相关研究影像学研究结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进行病情诊断的患者 50 例,相关病患者经过常规的机体病理以及相应的抗感染临床治疗进行 CT 采集分析。 结果: 50 病患者的 CT 影像采集统计显示,其中患有单纯性临床磨玻璃结节患者的共有 16 例,显示病症属于良性的有 9 例,恶性病症的有 7 例;监测出属于混合型临床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有 34 例,其中良性病症的有 16 例,恶性病症 18 例。 结论: 通过临床医学上的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显示圆形病变或类圆形病变、病变状态边界较清或者是病变形状显示分叶征与毛刺的表明病患机体中恶性病变几率相对比较大。临床上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属于一种具备非特异性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通过该影像学记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以有效对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并有效对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进行鉴别。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进修人员的基本现状,为提高卒中影像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9-2015年(2009年除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卒中影像诊断的142例学员进行调查,包括学员年龄、性别、职称、原单位的类别、学习时间等。结果全部学员平均年龄(34.9±6.2)岁,男性学员占67%(95/142),中级专业职称占51%(73/142),所在医疗单位76%(108/142)为三级医疗机构,学习时间的中位数为6个月。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影像诊断进修医师以三级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前期教育基础,职业成长空间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形成机理、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颅骨生长性骨折儿童病例12例,摄颅骨正侧位片及切线位片,头部CT扫描和MRI检查,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颅骨生长性骨折好发部位为顶骨,常见缺损呈梭形、近似圆形和长条,边缘不规整,部分呈火山口状隆起。CT检查显示1例颅骨缺损边缘骨质密度大并向颅外隆起,呈“火山口”形状,2例显示缺损部位蛛网膜囊肿的改变,并可见脑实质内脑穿通畸形。MRI显示骨折部位脑组织出现长T1、T2信号。结论CT、MRI检查对生长性骨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生长性骨折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 2011 年 6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5 例内淋巴囊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由 CT 检查、 MRI 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内淋巴囊肿瘤组织位于颞骨岩部和桥小脑角,周围骨质呈虫蚀状破坏,并侵及颈静脉球,累及面神经管及外耳道骨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内淋巴囊肿瘤细胞结构呈乳头状囊状,覆有单层立方 - 柱状上皮,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表型阳性: CK 、 CK5/6 、 EMA ,其中 GFAP 阳性和 CK5/6 及 CD56 阳性各 2 例;阴性: TG 、 S-100 以及 NSE 。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的重要的参考,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