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后颅窝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内治疗的38例后颅窝囊肿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这38例患儿中行单纯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13例,囊肿剥离开窗治疗14例(其中显微镜下剥离13例,内镜下剥离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合分流术或囊肿剥离开窗治疗(联合手术组)11例(均为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结果分流组再次手术率15.4%(2113),囊肿剥离开窗组再次手术率7.1%(1/14),联合手术组再手术率18.2%(2111)。术后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病人的囊肿均缩小。结论对小儿后颅窝囊肿治疗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和脑脊液吸收功能情况制定以显微镜下囊肿剥离术为首选,配合内镜和分流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诊断的难治性哮喘9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儿(男56例,女43例)确诊年龄最小1岁4个月,最大13岁,其中小于3岁17例(17.3%),3-5岁31例(31.6%),大于5岁50例(50.0%)。发生难治性哮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反复接触过敏原32例(32.7%)、治疗依从性差31例(31.6%)、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30.6%)、上气道综合征15例(15.3%)、胃食管反流6例(6.1%),<5岁儿童以治疗依从性差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5岁以反复接触过敏原及上气道综合征为主。42例5岁以上儿童中FEV1或PEF≥正常预期值的80%者8例(19.0%),60%-79%者18例(42.9%),<60%者16例(38.1%)。28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中尘螨过敏15例(53.6%),花粉过敏10例(35.7%),食物过敏3例(10.7%)。临床表现为激素依赖型70例(71.4%)、脆性哮喘20例(20.4%)、致死性哮喘8例(8.2%);63例(64.3%)需增加吸入激素用量,18例(18.4%)给予口服激素,17例给予静脉应用激素(17.3%);8例发作时常伴有高碳酸血症和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经规范化治疗2-4周72例(73.5%)达到控制,21例(21.4%)部分控制,5例(5.1%)未控制。结论儿童难治性哮喘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糖皮质激素仍为DA的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儿发作时肺功能严重受到影响,治疗难度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后烦躁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均为50,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对照组不进行护理。结果经过护理,患者烦躁不安情绪有所改善,有效控制对身心健康不利的消极因素,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更短。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也高于对照组患者(62.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伤后烦躁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针对性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加以注意。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简介: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由德国病理学家Borrmann[1]于1926年提出,最初版本分为4型,各型描述的形态基本上涵盖了内镜所见和手术切除标本的形态,主要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向、肿瘤界线是否清楚和是否弥漫性浸润等因素进行分型.Borrmann分型业已运用于上消化道钡餐和内镜检查对病变的描述,远东地区和德国使用最为普遍.该分型与组织学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即分化程度较高的乳头状或管状腺癌多为Borrmann1、2型,分化程度较低的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多为Borrmann3、4型,因此,Borrmann分型与胃癌预后也有相关性,当今仍然被广泛采用.
简介:[摘要]讲好数学课的“开场白”,是组织好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引入过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和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主动地学习。[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学生引入新课解决实际问题开讲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之间情感共鸣的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