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杆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给药基础上加用乳酸杆菌片治疗,治疗期间采用经皮黄疸仪测定患儿黄疸指数,测定点为患儿前额正中、胸骨柄处及腹部,三者平均值为黄疸指数。同时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所需的天数,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早期联合使用乳酸杆菌片和茵栀黄口服液干预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经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8例,根据患儿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观察组,双号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结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NBNA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治疗后的NBNA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小剂量肝素钙治疗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新生儿ICU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持气道畅通、营养补液、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20U/kg,溶于3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雾化吸入,10~15min/次,2次/d,疗程均为7d。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湿性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所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76%;实验组患儿在呼吸困难、湿性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多存在微循环障碍,采用超小剂量肝素钙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突出,缓解以肺循环为主的全身性微循环障碍,有效改善患儿通气情况和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甲亢患者诊治方案的回顾性分析,了解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期甲亢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甲亢病患50例,按照治疗方案划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饮食及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口服治疗,妊娠期定期随访,产后查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对比各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性。结果依据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27例病患者,疗效明显18例,有疗效7例,无效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2.6%,而对照组23例病患中,疗效明显2例,有疗效8例,无效果13例,整体治疗有效率是43.47%,妊娠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产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可有效治疗妊娠期甲亢,且早期积极治疗,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妊娠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观察。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HFOV组(35例)和CMV组(35例),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PaO2、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治疗时间、存活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辅助机械通气8h,HFOV组PaO2为(11.0±1.1)kPa,高于CMV组(9.0.0±0.8)kPa,PaCO2为(5.5±0.8)kPa、OI为(23.3±4.9)kPa、FiO2为(0.52±0.15)%,均分别低于CMV组的(8.5±5.3)kPa、(28.5±5.3)kPa、(0.69±0.15)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存活率(85.7%)与CMV组(7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与CMV相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更具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NRDS的首选通气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寻找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6年3月分娩168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121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作为回顾性研究,进一步分析探究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产科原因。结果121例新生儿窒息的资料中,脐带因素导致的窒息为39例,约占32.23%,羊水因素为34例,约占28.10%,另外还受产程因素、胎盘功能异常以及助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加强孕期的保健和产前的检查,做好产妇首次、中晚期的检查。加强对胎儿的监护,避免和及时纠正宫内的缺氧。做好产妇围产保健工作,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及高危新生儿必须加强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要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胫后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胫后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比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χ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χ2=4.86;P<0.05)。结论胫后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穿刺误伤机会少、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手法易掌握,不影响保暖和采血量,远离重要器官组织和神经,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