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乳腺癌患者,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均实施手术治疗,且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各37例,并对两组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上肢功能优良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7例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5.41%(2/37)低于对照组数据24.32%(9/37),P<0.05。观察组37例乳腺癌患者的上肢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数据97.30%(36/37)高于对照组数据72.97%(27/3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恢复上肢功能,且进一步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Bevilacqua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20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临床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应用Hosmere-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校准程度,以P>0.05为预测模型校准能力较好,预测与实际没有区别。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共计62~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术后5年内共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45例(22.2%)。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身体质量指数(BMI)、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过放疗是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Becilacqua上肢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AUC值为0.711,95%CI(0.651~0.760),有较好的的预测效果。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无明显差异(P=0.262),校准能力较好,与实际差别不大。结论Bevilacqua术后6个月淋巴水肿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较高,可用于临床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淋巴水肿的预测,可为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制定干预决策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温水足浴、抬高患肢、温针灸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同时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GCLQ)、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下肢功能量表(LEFS)对2组患者下肢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GCL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分别为(34.0±4.5)cm和(30.6±5.3)cm]、GCLQ评分[(2.55±0.61)分]及FIM评分[(100.7±1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淋巴水肿,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测量双侧臂围,判断有无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及程度。结果随访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在乳腺癌术后应用康复小组干预护理上肢淋巴水肿病人的效果。方法:本次所选均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总共抽取患者80例,选自2020.03-2021.05之间,分组时按不同护理法进行,平均分为两组。分析组应用康复小组干预,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DASH评分、水肿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分析统计DASH评分、水肿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数据后,得出结论最优的为分析组,表明本次研究达统计要求(P<0.05)。结论:评价在乳腺癌术后应用康复小组干预护理上肢淋巴水肿病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水肿情况,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主要分析目标,选取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总共有6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并使用计算机将其录入,完成小组划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分得30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分得30例患者。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较高,存在显著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信息支持疗法,能够有效地有效地减少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 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 患者采用 淋巴引流技术 ,探讨其应用效果与影响。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102 例患者为对象,将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完成乳腺癌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再加以实施淋巴引流技术,观察组则为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对照组患者患轻度水肿有 25 例,中度有 8 例,重度有 2 例,共占 68.63% ,正常有 16 例。观察组轻度水肿 17 例,中度 5 例,重度 1 例,共占 45.1% ,正常 28 例,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睡眠质量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失眠与可疑失眠共 9 例,占 17.65% ,对照组共 17 例,占 33.33%,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更佳。 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淋巴引流技术 可有效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患肢淋巴水肿的概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淋巴引流术联合悬吊训练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共68例。采取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划分患者,抽取红签患者被列为研究组(n=34),抽取蓝签患者被列为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悬吊训练康复训练,给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差、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对比差异非显著(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健侧下肢周径与患侧下肢周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优,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两组研究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基本无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淋巴引流术联合悬吊训练治疗下肢淋巴水肿能较好的改善下肢周径,提升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二者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因妇科肿瘤手术引发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疗程为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程度、疼痛缓解与肢体功能恢复,采集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肢体周径平均减少3.2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cm,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减少4.5分,对比对照组的2.0分(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在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肢体水肿,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坐浴熏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程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混合痔术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熏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症状缓解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80.0%(36/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治疗组术后7 d[(2.4±1.0)分比(3.6±1.3)分,t=4.740]、14 d[(1.5±0.4)分比(2.3±0.8)分,t=5.876]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 d,治疗组肛缘水肿Ⅰ度患者分布高于对照组,Ⅲ~Ⅳ度患者分布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3,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6.32±0.90)d比(7.01±1.82)d;t=-2.280,P=0.025]及肛缘水肿[(5.28±0.51)d比(6.55±1.05)d;t=-7.298,P<0.01]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随访2周,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5.25±1.63)d比(17.78±2.30)d,t=6.020]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坐浴熏洗可有效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预防淋巴水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112例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37±6.58)岁,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5.52±6.43)岁,实施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淋巴水肿知识知晓率、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以及淋巴水肿发生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淋巴水肿知识中发病原因知晓率、临床表现知晓率、治疗方式知晓率、危险因素知晓率与预防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3.93%(47/56)、89.29%(50/56)、92.86%(52/56)、83.93%(47/56)、87.50%(4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7%(37/56)、69.64%(39/56)、76.79%(43/56)、67.86%(38/56)、69.64%(39/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皮肤护理、生活方式、避免上肢压迫、避免极端温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预防行为总评分为(61.99±3.28)分,高于对照组的(50.44±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9,P<0.001);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40)。结论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可显著提高其淋巴水肿认知水平,改善其预防行为,并有效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