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在治疗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79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9例患者,治疗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方式进行治疗,其安全性比较高,手术创伤小,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微创 临床效果
  • 简介:戴琦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西医贯通,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消化性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见其组方既辨证守方,又推陈致新,在灵活运用经方的基础上巧妙配合西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每每取得满意疗效。兹举老师治疗放射直肠炎验案2例如下:1病例11.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宫颈癌术后,

  • 标签: 放射性直肠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经验
  • 简介:摘要目前,放射治疗(放疗)作为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虽然其在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保肛率、减少肿瘤复发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是对患者肛门功能的损害较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括约肌在肛门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疗对肛门括约肌的损害作用主要有3点:(1)肛门内括约肌(IAS)胶原沉积增加;(2)肛门外括约肌(EAS)超微结构被破坏;(3)肛门周围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从以上3点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如何降低放疗导致肛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射治疗 肛门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保留灌肠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例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32万u、2%利多卡因10ml加盐水至100ml保留灌肠,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比亚芬10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5)。结论比亚芬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较好效果。

  • 标签: 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比亚芬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支持性照顾需求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39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9例为研究组,通过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调查问卷(SCNS)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支持性照顾需求,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支持性照顾需求,对患者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放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良性建设护患关系。

  • 标签: 肿瘤 放疗 支持性照顾需求 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放射线治疗诱发的脑肿瘤症状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射线治疗诱发的脑肿瘤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入住我院的43例由于放射线治疗诱发的脑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的记录与治疗,并记录恢复状况。结果对医院放射线治疗诱发的脑肿瘤患者的病因有了充分的了解与熟悉。结论医院放射线治疗诱发的脑肿瘤症状的诱发类型与因素很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放射线治疗诱发脑肿瘤病症的几率。

  • 标签: 放射线治疗 诱发 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期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联合药物一线治疗的失败模式特点及放疗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20年7月708例初诊Ⅳ期NSCLC患者,χ2检验失败模式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708例首次失败发生率71.2%,≤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的治疗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7%、28.8%、13.3%、6.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13.4、22.2、3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13,P<0.001)。复发失败发生率为21.3%,寡转移和非寡转移的复发失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失败发生率为66.3%,从高到低依次为脑>骨>肺>胸膜腔>肝>远处淋巴结>肾上腺>其他部位,约1/2病例发生新增转移器官,约1/3病例发生原转移器官进展。转移状态、治疗失败发生时间、病理类型、性别、综合治疗强度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Ⅳ期NSCLC原发肿瘤放疗的失败模式与一线药物治疗不同,局部失败显著降低,转移失败为主,脑转移发生率最高,治疗失败发生时间越晚,OS期越长。寡转移、女性、非鳞癌、治疗失败发生时间晚、4~6个周期化疗同期放疗剂量≥63 Gy是延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Ⅳ期 放射疗法 原发肿瘤 失败模式 生存
  • 作者: 巫小龙樊锐太(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常规组病患使用电子射野的影像仪图像进行引导分析,而实验组病患则使用锥形束CT图像进行引导分析。对两组病患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以及头脚的摆位的偏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病患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以及头脚摆位的误差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的摆位误差;而实验组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使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胸部放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头脚以及左右前后摆位的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其安全性比较高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 简介:1901年Pr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性粒子,从而开始了组织间种植治疗肿瘤的时代。但由于当时释放出中高能γ射线,防护、质控、植入技术条件差,操作烦琐等因素,故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1979年开始报导125I进入临床治疗肿瘤。80年代,由于低能γ射线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CT、MRI等扫描技术的应用,这种组织间近距离粒子治疗,明显提高了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90年代,特别是1998年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解决了纳米焊接技术的难关,国产125I放射微粒开始问世。以及和MRI、CT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的完美结合,解决了放射性粒

  • 标签: 脑肿瘤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种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局部控制率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1)与B组(n=31),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支持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弹性明显比B组患者更优(P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同伴支持 心理适应能力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CT诊断在放射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患者30例,30例患者均在放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扫描,均实现优维显增强扫描,进行肿瘤放疗适形定位CT扫描,将照射野的放射线模拟集中到肿瘤靶区,根据肿瘤特点采用单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析CT诊断结果和定位精确程度。结果胸部肿瘤病灶76个,确诊分析显示60个(78%)的病灶通过CT图像明确显示,26.3%(19个)明确为转移性淋巴结,17.4%(14个)明确为恶性肿瘤治疗前复查CT显示横断面误差小于纵轴方向,横断面平均误差为4.5mm,纵轴平均误差为7.3mm。横断面误差与纵轴方向误差比较显示,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够有效提高胸部肿瘤的诊断水平,缩小定位精确误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肿瘤照射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损害,提高对靶区的照射总量。

  • 标签: 胸部肿瘤 CT诊断 放射治疗 地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放疗全程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评分、依从性、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评分及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放疗全程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前KV-CBCT扫描,结合扫描图像、CT图像和靶区中心匹配,分析X、Y、Z轴方向误差值变化,判断摆位重复性。结果系统误差(均数)与随机误差(标准差)三轴方向变化为肺癌x(1.80±1.71)mm,y(1.07±1.01)mm,z(2.15±1.87)mm;肝癌x(1.63±1.78)mm,y(1.09±1.11)mm,z(2.88±2.41)mm;脑癌x(0.81±0.82)mm,Y(0.78±0.72)mm,z(0.87±0.80)mm。结论肿瘤放疗中经常会有摆位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充分了解误差原因,才能更好的结合体位固定技术和CBCT位置验证,确保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9.01-2020.06来我院接受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 110例进行研究,因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固定组与热塑体膜固定组。其中常规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热塑体膜固定组 55例患者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式,比较两组应用不同固定法所出现的误差情况。结果:热塑体膜固定组前后方向、头脚方向与左右方向误差率显著低于常规固定组, P< 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放射误差,确保整体放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 热塑体膜固定 真空袋固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体位固定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间收治的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体表画线体位固定术,对两种体位固定术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小,对照组采用体表画线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大。两组比较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术摆位误差最小,精确度最高,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体位固定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47例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24例,好转4例,总的有效率达到了91.5%,患者Ⅰ级毒副反应的患者为26例,占55.3%,Ⅱ级毒副反应的患者为21例,占44.7%。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增加靶区的剂量、减少靶区周围的剂量、靶区的定位足够精准、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靶区的剂量分布和靶区形状类似,从而提高放疗的效果。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 5月— 2019年 10月, 将40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20 例(常规护理);观察组 20 例(临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显著( P< 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00 %、 5.00 %( P< 0.05)。 结论:通过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放射性粒子植入 恶性肿瘤 临床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肿瘤放疗患者80例,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有34例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占85.00%,而观察组中有39例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占97.50%,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肿瘤放疗患者对于护理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对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放疗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X-SR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84.62%、无效率15.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0%。结论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疗效较为满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