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铝碳酸镁、艾司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科室收治的20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收治的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加入铝碳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环氧合酶(COX-2)水平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铝碳酸镁、艾司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联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明显的增强VEGF等水平因子的表达。
简介:目的对比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4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28例)、泮托拉唑组(20例)、兰索拉唑组(30例)及艾司奥美拉唑组(35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4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较各组止血时间、疗效和药物经济学。结果在止血时间方面,艾司奥美拉唑组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和兰索拉唑组(P<0.05);在疗效方面,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研究,艾司奥美拉唑组(C/E=14.22)高于奥美拉唑组(C/E=2.14)、泮托拉唑组(C/E=5.58)和兰索拉唑组(C/E=11.94)。结论在止血时间方面,艾司奥美拉唑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兰索拉唑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药物经济学方面,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经济学成本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艾司奥美拉唑钠组(n=35例)和泮托拉唑钠组(n=35例),分别静脉滴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40mg/次和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次,均为1天2次,连续治疗5d,治疗6h、12h、24h采用精密试纸法检测胃液pH值,治疗24h、48h、72h进行血红蛋白、尿素氮检测,治疗5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6h、12h、24h胃液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钠组和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24h、48h、72h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48h、72h的尿素氮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奥美拉唑钠组治疗5d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泮托拉唑钠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5。结论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止血效果及速度优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简介:【摘要】目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采用联用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效果。方法: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我院在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分为两个观察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病人数量为40例,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手段为对照组,联用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为观察组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采用联用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病人来说治疗效果更加理想(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进行联用艾司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效果十分显著,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黛力新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53名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常规组(26名)和治疗组(27名)。常规组行单药治疗,治疗组行联合药物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3%(26/27)显著高于常规组80.8%(21/26)。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对其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研究病例数量60例,均于2020.12-2022.12就诊,均确诊为抑郁障碍患者,分组中,以1:1比例分组,行随机信封抽签划分组别,实验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慰剂),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抑郁障碍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优化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对其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研究病例数量60例,均于2020.12-2022.12就诊,均确诊为抑郁障碍患者,分组中,以1:1比例分组,行随机信封抽签划分组别,实验组(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安慰剂),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前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2周、4周、12周后实验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抑郁障碍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优化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5 mg/kg,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15~0.35 mg/kg,2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5 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3~1.0 mg·kg-1·h-1,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12 mg·kg-1·h-1,2组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8~15 μg·kg-1·h-1。术中维持Narcrotrend指数(NI)值37~64(即D0~D2)。记录镇静成功情况、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NI值降至D0时间,意识消失后HR降低程度、VT、RR、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记录诱导1、3、5 min时MAP波动程度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P组比较,R组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NI值降至D0时间延长,意识消失后VT、RR升高,呼吸暂停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中窦性心动过缓、注射痛、术中梦境发生率降低,诱导1、3、5 min时MAP波动程度减小(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与维持,其诱导剂量为0.15~0.35 mg/kg,维持剂量为0.3~1.0 mg·kg-1·h-1。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针对到我院门诊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者,对其使用瑞马唑仑对其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到我院门诊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均分两组别,其中一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并将该组别设为常规组(40例),另一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予以治疗干预,该组4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时将两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情况、镇静镇痛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予以分析。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评析各组临床指标:实验组镇静起效时间与苏醒时间均要比常规组更短(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治疗组别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采取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注射治疗的组别(P<0.05);比较各时间段患者生命体征(HR、MAP以及SpO2)实际情况:在T0时间段,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T1-T4时间段内,各数据值均明显降低,小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患者HR、MAP均优于常规组(P<0.05),但SpO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镇静镇痛效果评析:实验组BPS评分和RASS评分均要比常规组更低(P<0.05);将两个小组之间治疗满意度予以对比,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予以治疗组别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将瑞马唑仑应用于门诊无痛胃、肠镜患者检查中,其镇静镇痛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值,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短时间内镇静即可起效,患者的满意度较为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组(R1组)和瑞马唑仑12 mg复合瑞芬太尼组(R2组)。按体重给药以理想体重计算。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然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12 mg。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胃镜操作。给予丙泊酚或瑞马唑仑3 min时若MOAA/S评分仍≥4分,则为镇静失败。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初始剂量的1/4,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4,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维持MOAA/S评分≤3分。15 min内追加超过3次仍不能维持足够的镇静,则为镇静失败。记录镇静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呃逆、呛咳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R2组镇静成功率降低,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呃逆发生率升高(P<0.05);与R2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升高,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和呃逆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天麻素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阿普唑仑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天麻素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36例中,对于天麻素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有效3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2%;对照组36例中,无效10例,有效2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天麻素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模式运用于神经衰弱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