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唑仑镇静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是否有助于面瘫患者尽早康复。方法随机把100例我院针灸科收治的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五十例。治疗组针灸治疗外加服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艾司唑仑1mg,睡前服用。对照组采用不用艾司唑仑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都相同。10天一个疗程。结果及结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周围性面瘫患者加用镇静药有帮助患者病情的恢复。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实际神经性耳鸣的病例使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的效果,以分析艾司唑仑片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 68例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将其平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另外,分组过程中并没有其它条件限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及辅助添加艾司唑仑片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只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好转率为 73.53%,研究组的治疗好转率为 94.12%。结论:艾司唑仑片在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常比常规治疗更具疗效,所以在临床治疗阶段适宜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必净联合醒脑静治疗艾司唑仑中毒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以文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艾司唑仑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3.46±2.74)岁;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3.19±2.56)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血必净+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85.19±4.34)ng/L、(79.03±4.45)ng/L、(6.13±1.26)mg/L,均低于对照组(167.35±9.27)ng/L、(125.98±8.56)ng/L、(11.67±3.9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3.63±0.24)mmol/L、(197.23±3.57)U/L、(0.67±0.19)U/mg,均高于对照组(1.28±0.32)mmol/L、(101.39±4.58)U/L、(0.20±0.11)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33.45±3.49)h比(43.98±5.18)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7.89±1.92)分比(12.94±2.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联合醒脑静治疗艾司唑仑中毒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机体损伤,可在短时间内促使患者意识恢复、降低预后死亡风险,该方案值得在临床艾司唑仑中毒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利眠方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和国医馆的艾司唑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艾司唑仑递减治疗,每周减少药量25%,最终彻底停药。观察组予利眠方干预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每周均由固定医师随访1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艾司唑仑服药量、减药率情况,对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enzodiazepineWithdrawalSymptomQuestionnaire,BWSQ)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83.3%和7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艾司唑仑服药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的服药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艾司唑仑减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的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BWSQ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BW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均为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虚弱,对照组24例(80.0%),观察组1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眠方治疗艾司唑仑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艾司唑仑服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患者改善睡眠、戒断症状等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疗效比较。方法:以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8月门诊的5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两种药物的价值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83.33(30/36)、13.89(5/36)、2.78(1/36)、97.22(35/36)和66.67(24/36)、16.67(6/36)、16.67(6/36)、83.33(30/36),两组治疗有效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觉醒次数(次)、入睡时间(min)、睡眠时间(h)1.12±0.42、12.32±2.32、8.65±1.32和1.81±1.49、16.35±3.34、6.13±1.64,t=8.356、5.234、8.124,P=0.004、0.025、0.004,有差异,(P<0.05)。结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佐匹克隆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问题,治疗效果理想,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BT组与EK组,两组各35例,BT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EK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EK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BT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K组显著低于BT组(P<0.05);EK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T组(P<0.05)。结论:在老年睡眠障碍治疗中采用佐匹克隆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且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舒眠胶囊组和艾司唑仑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疗程均为 4周。结果:舒眠胶囊组和艾司唑仑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9.36%和 91.83%;两组患者 PSQ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 (15.1±2.5) 和 (14.7±2.1)降低为 (9.5±2.9)和 (8.6±3.2)( P< 0.01);舒眠胶囊组患者血清 5-HT含量由治疗前的 (1499.88±113.44)nmol·L- 1升高至治疗后的 (1786.75 ±116.22)nmol·L- 1( P< 0.01),而艾司唑仑组该指标则未见明显改变;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26%和 12.24%,舒眠胶囊显著低于艾司唑仑 (P< 0.05)。结论: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率和 PSQI评分下降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但舒眠胶囊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