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于鬯是继王氏父子之后与俞樾、胡澍、孙诒让同时的晚清皖派朴学家。他上承乾嘉学者,其著作《香草校书·诗》八卷中沿用了许多训诂术语。本文梳理于鬯所用“之言”“读为”两个术语及其训诂实践,对其用例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简介:有关郑镇奎诗的研究非常多样,但是对于他初期诗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评论家对于郑镇奎的初期诗的评论是,非常抽象和模糊不清。创作初期的诗,即其根源是诗人不想让人轻易理解诗的真正含义采用的散乱的表现手法。如果把表层含义视为“陌生”,深层含义视为“熟悉”的话,这时得到的感觉非常“怪异(Uncanny)”。本文以这种“怪异”的样态解释了郑镇奎的初期诗。初期诗的诗的主体一直想要逃避到想象界的理想社会但都以失败告终,诗的主体想要回去的幼年的故乡是不存在的,诗的主体依然感到很不安。诗的主体在陌生和熟悉的感觉中抗衡,但在资本主义产业化、势利的近代化秩序中是得不到自由的,因而不断地感到疏远和不安。
简介:翁方纲对《诗经》的理解是围绕着"诗言志"的命题展开的。一方面,翁氏以"肌理"之"义理"界定了"志"的内容范畴,在继承以政教为核心内容的儒家"言志"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弱化"志"的政治内涵而偏重人伦之义的倾向,是"理学化"了的儒家之"志"。另一方面,翁氏补前人论说之不足,将探讨该命题的视角转移,以"肌理"之"文理"诠释了"志"之存在的艺术形式。他以《诗》之"赋比兴"为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并受汉学征实之风的影响尤为看重"赋"的独特属性与艺术价值。又视"声音律度"为"文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和谐"是对诗歌声律最基本的要求。翁氏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放到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其论"诗言志"不同以往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