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女性盆底医学与重建外科(FPMRS)是妇科与泌尿科交叉形成的亚专科,主要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及诊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近1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FPMRS的专科培训体系。本文主要介绍FPMRS亚专科发展史及国际FPMRS的专科培训现状,为我国FPMRS的专科医师培训建设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不同时段阴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月经规律的健康育龄期妇女11例,分别在月经期(第2~3天)、卵泡中期(第7~8天)及黄体中期(第21~22天)留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菌群分析。结果(1)阴道菌群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月经期高于黄体期、也高于卵泡期,而大多数(10/11)入组妇女的阴道优势菌自月经期至卵泡期再至黄体期逐渐向乳杆菌属优势类型转化。(2)月经期至卵泡期再至黄体期阴道菌群的动态演变过程可以归纳为4种类型:稳定型(优势菌属不变)、更替型(优势菌属替换)、转化型(优势菌属比例变化)及反复型(卵泡期恢复正常乳杆菌属优势后、黄体期再度出现菌群优势类型向月经期的反复)。(3)阴道菌群丰度差异分析显示,月经期普氏菌属尤其是二路普雷沃菌显著增加。结论(1)阴道菌群随月经周期的演变过程说明健康阴道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具备动态变化及自我恢复的能力。(2)普氏菌属在阴道机会性致病菌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为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在育龄期健康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功能减退(DOR)及卵巢早衰(POF)女性中的水平分布及诊断价值。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9年1至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育龄期女性患者按不同临床表征分为PCOS组133例、DOR组120例、POF组1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女性12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的血清AM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与睾酮(T)值,使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比较分析。PCOS组、DOR组、POF组和对照组的血清AMH水平以M(Q1,Q3)表示分别为9.10(6.67,11.49)ng/ml、0.11(0.05,0.29)ng/ml、0.03(0.02,0.06)ng/ml和2.99(1.57,4.98)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基础内分泌水平包括E2、FSH、LH和T也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DOR、POF、PCOS组的AMH和LH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COS组的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OR组的E2、LH和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F组的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H、AMH+LH联合指标诊断PCO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和0.922,敏感度分别为82.7%和85.0%,特异度分别为88.0%和88.8%;诊断DOR的AUC分别为0.861和0.971,敏感度分别为89.0%和92.5%,特异度分别为63.0%和92.0%;诊断POF的AUC分别为0.950和0.998,敏感度分别为98.3%和99.2%,特异度分别为75.9%和97.0%。AMH、AMH+LH联合指标鉴别诊断DOR和POF的AUC分别为0.768和0.937,敏感度分别为70.3%和95.5%,特异度分别为73.9%和80.8%。
简介:摘要目的产次对中国育龄女性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0~17岁儿童青少年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纳入中国31个省份17 771名产后0~24个月的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产次、分娩方式、怀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前和孕期疾病、有无产后大出血,测量当前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血红蛋白、血糖、血脂,计算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产后体重滞留、产后BMI、贫血率、高血压率、糖尿病率、血脂异常率。根据抽样设计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2岁以下儿童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后,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次对营养和健康指标的影响。结果17 771名产妇的年龄为(29.5±5.0)岁,超过35岁不满40岁的产妇占12.2%(2 172名),超过40岁的产妇占3.2%(563名);一、二、三胎产妇分别占47.3%(8 413名)、48.5%(8 620名)、4.2%(738名);城市产妇占49.9%(8 875名),农村产妇占50.1%(8 896名)。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与一胎产妇相比,二胎和三胎产妇的孕前BMI分别高0.55 kg/m2和0.76 kg/m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一胎产妇相比,三胎产妇的孕前贫血风险OR(95%CI)为1.45(1.04~2.02),二胎产妇的孕期贫血风险OR(95%CI)为1.20(1.06~1.35)。结论产次与育龄女性的孕前BMI和孕前及孕期贫血患病风险有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年父母差别养育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分析早年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随访的8 204名45~84岁中老年女性数据,通过ID号匹配其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年父母差别养育对中老年女性患慢性病及抑郁的影响,并运用KHB法分析早年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中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81.05%,抑郁检出率为41.46%。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早年父母重男轻女使中老年女性患慢性病的可能性增加18.2%(OR=1.182,95%CI:1.013~1.381);相比早年父母无差别养育的女性,早年父母重男轻女和偏心兄弟姊妹使中老年女性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分别增加16.1%(OR=1.161,95%CI:1.030~1.309)和17.4%(OR=1.174,95%CI:1.032~1.336)。早年健康状况是父母偏心兄弟姊妹影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的中介因素之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603%。结论早年父母差别养育可能会对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影响,早年父母差别养育可能经由影响女性的早年健康状况进而影响其中老年时期的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尿道憩室(UD)和阴道壁囊肿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UD患者(UD组)、3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阴道壁囊肿患者(阴道壁囊肿组)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分析总结两者鉴别诊断要点。结果UD组与阴道壁囊肿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例(66.7%)女性UD患者有泌尿系症状,5例(16.7%)阴道壁囊肿患者有泌尿系症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83.3%)女性UD病灶位于盆底中上部,23例(76.7%)阴道壁囊肿病灶位于盆底中下部,两者病灶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图像特征方面,UD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包绕尿道,边界不清,囊壁厚度>0.1 cm,内壁不光滑伴钙化,内部可见分隔,部分可见与尿道相通,周边血流信号丰富;阴道壁囊肿多呈类圆形,不包绕尿道,边界清,壁薄光滑,内部分隔较少见,不与尿道相通,周边血流信号不丰富,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内部透声是否良好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泌尿系症状、病灶的位置、超声特征(形态、是否包绕尿道、边界、囊壁厚度、内壁钙化、内部分隔、是否与尿道相通、血流分布)可作为鉴别UD与阴道壁囊肿的参考依据,病灶内部透声是否良好不能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绍兴地区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流行特征及病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4家医院接诊的1 43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特征,并比较原发不孕患者(原发组,490例)和继发不孕患者(继发组,947例)的病因特点和感染情况。结果不孕症患者以25~<40岁年龄组分布最多,占85.11%。原发组和继发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以及初潮年龄<12岁、月经不规律和肥胖占比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3.85、10.34和4.13,P均<0.05)。不孕症患者病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输卵管因素占(38.48%)、宫颈因素(34.31%)、排卵因素(24.98%)和子宫因素(19.76%)。继发组输卵管因素和宫颈因素分别占50.48%和36.11%,均高于原发组(15.31%和30.82%),而原发组排卵因素和子宫因素分别占34.69%和28.78%,均高于继发组(19.96%和15.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1、37.42、38.08和4.02,P均<0.05)。继发组支原体总感染率、单一和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9.74%、39.60%和10.14%,均明显高于原发组的38.57%,32.65%和5.92%(χ2=16.21、6.67和7.24,P均<0.05)。结论输卵管因素和宫颈因素是绍兴地区继发不孕的常见病因,尤其是支原体感染与继发不孕关系密切;初潮年龄<12岁、月经不规律、肥胖、排卵因素和子宫因素等在原发不孕患者中更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本辖区女性对于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展开调查,并探讨影响接种的主要因素,为HPV预防性疫苗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8月~2020年10月间到妇产科就诊的18-45岁年龄段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疫苗接种意愿以及影响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结果 某社区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当中对于HPV的知晓率为63.40%(317例);HPV预防性接种疫苗的接种率为6.4%(32例),知晓率较高,接种率偏低。未婚女性知晓率显著高于已婚女性;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整体知晓率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知晓HPV预防性疫苗女性的接种率显著高于不知晓者。结论 政府以及疾控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进行HPV疫苗接种宣传,走进社区来传播HPV疫苗健康知识的宣教,邀请已经接种的女性来针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与自身感受进行阐述提升女性接种意愿。政府部门,还可以将HPV预防性疫苗纳入到常规疫苗接种项目之中提高疫苗接种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盆底肌及阴道肌肉松弛,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88例,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治疗,责任组接受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90.91%明显高于传统组45.45%、72.73%,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分均升高,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在应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应力性尿失禁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接受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8.15±3.21)ml、(8.26±3.00)ml,盆底肌力分别为(1.66±0.55)级、(1.67±0.49)级,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漏尿量分别为(3.36±0.96)ml、(5.11±1.08)ml,盆底肌力分别为(3.68±0.73)级、(2.81±0.49)级,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应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症状,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为农村培养大量实用性人才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的重点工作。新时期农村建设中女性的作用不可忽视,而高职教育服务“三农”,提升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既是基本职能,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