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ⅠB1~ⅡA宫颈癌术后患者预后因素,评估调强放疗及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模式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362例ⅠB1~ⅡA宫颈癌术后符合1项或多项中危复发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62例患者中行同步放化疗161例,单纯放疗131例,未辅助放疗70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风险,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3年、5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94.20%和88.39%。回归分析发现肿瘤≥4 cm和低分化癌是复发的风险因素(OR=3.287,2.870,95% CI:1.366~7.905,1.105~7.457,P<0.05)。同步放化疗较未辅助放疗和单纯放疗降低了肿瘤≥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或腺鳞癌以及低分化癌者的复发率(χ2=6.725~7.51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治疗模式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HR=0.290,95% CI:0.128~0.659,P=0.003)和总生存期(HR=0.370,95% CI:0.156~0.895,P=0.024)。亚组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较未辅助放疗或单纯放疗延长了肿瘤≥4 cm或低分化癌患者的OS(χ2=7.614、5.964,P<0.05)。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未增加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P>0.05)。结论在宫颈癌中危复发风险病例中肿瘤体积大、分化程度低影响患者的预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治疗模式较单纯放疗和未辅助放疗可延长肿瘤体积大或低分化癌术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ACS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服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CI术后2年的缺血事件,即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和/或缺血性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2年的全因死亡和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022例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年龄为(71.5±5.3)岁,其中氯吡格雷组3 201例,替格瑞洛组821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2年的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3.2%(26/821)比5.6%(179/3 201),P=0.005]。两组在2年BARC 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4/821)比1.6%(52/3 201),P=0.818]。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较使用氯吡格雷者低[1.5%(12/821)比4.1%(132/3 201),P=0.005]。在校正了组间差异后发现,相比于氯吡格雷组,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2年缺血事件(HR=0.637,95%CI 0.409~0.991,P=0.046)及全因死亡(HR=0.402,95%CI 0.213~0.758,P=0.005)发生风险更低,BARC 2、3、5型出血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57,95%CI 0.496~1.848,P=0.897)。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与长期缺血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冠心病与抗栓临床研究创新网络平台(CardiaCare)的标准化数据字段定义,以期促进国内外数据平台的互认互通,增强平台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支持,进而保证平台数据得以规范化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重要指南、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标准术语集等进行回顾和分析,结合我国特色的临床诊疗实践信息及本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制定CardiaCare标准字段集及定义,并根据患者住院诊治、转归直至进行长期随访的时间顺序进行数据类别划分。结果CardiaCare字段集涵盖了冠心病患者从入院之时起整个诊疗过程产生的常见字段以及随访期间相关的字段共计864个。字段集共由8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人口学和入院信息、病史和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检验和检查、介入诊疗信息、用药信息、临床结局、特殊人群。其中,人口学和入院信息23个字段;病史和风险因素102个字段;临床表现及诊断22个字段;检验和检查111个字段;介入诊疗信息118个字段;用药信息213个字段;临床结局161个字段;特殊人群114个字段(其中经导管瓣膜置换术人群87个字段、心脏康复人群27个字段)。结论基于CardiaCare多中心临床科研创新平台建立的冠心病患者诊疗过程及临床结局中关键数据标准字段集可为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连续数据采集和深度利用提供支持。该字段集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饮食和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FPG、2hPG、HbA1c、BMI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PG、2hPG、HbA1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联合用药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120例进行盆腔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术后恢复能力、不良反应及后遗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各项指标均下降,观察组的SBP、DBP水平在T2~T5(麻醉后30 min~麻醉后24 h)时更加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麻醉后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R水平在T2~T5时较对照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半年随访,术后观察组有11例患者出现后遗症,对照组36例患者出现后遗症,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中安全性高,起效时间快,后遗症少,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资料,其中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29例(UBE组),后路切开椎间融合内固定组39例(PLIF组),对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神经水肿期、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患者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与PLIF组比较,UBE组切口长度短[(6.38±1.59) cm比(9.13±0.89) cm,t=-8.37,P<0.05]、术中出血少[(41.52±6.44) ml比(255.38±62.05) ml,t=-31.36,P<0.05],术后引流量少[(30.62±15.49) ml比(87.97±20.24) ml,t=-16.88,P<0.05]、神经水肿期短[(3.97±0.87) d比(6.83±0.88) d,t=-8.63,P<0.05]、住院时间短[(5.76±0.83) d比(13.20±0.86) d,t=-35.73,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UBE组比PLIF组腰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比PLIF组手术时间长[(180.38±13.25) min比(157.26±11.08) min,t=7.83,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但学习曲线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