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持续输送是500h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这些单体回波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指标。

  • 标签: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 简介:对2009年2月4日08时到11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区出现微量雨夹雪、雾、道路结冰复杂天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500hPa弱短波槽及850hPa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形成了全市大部微量雨夹雪;雨夹雪落地融化与地面进行热量交换,致使低于0℃地面结了薄冰;雾主要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区,方面是由于适合温度范围、高湿度条件、以及微风有关,另方面冬季市区污染物较重,在低层存在逆温情况下,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使水汽产生大量凝结核,从而形成了雾,雾中及地水汽直接凝华也对地面结冰起到了作用。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弱天气形势 成因
  • 简介:1998年5月27日19∶55~20∶55时,武功机场出现了连续1h强雷暴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今年进入雷雨季节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次雷暴天气过程,瞬时最大风速25m/s,降水量9.1mm。以下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触发机制和地形...

  • 标签: 诊断分析 中尺度 雷暴过程 辐合线 关中盆地 不稳定能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1年4月28日出现在江西境内、沿浙赣铁路线大风、陆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形成机制,指出这是1次典型飑线天气过程,地面弱冷空气入侵是本次过程触发因素;高空低槽、低空急流存在以及各层次温湿场分布差异为这次过程提供了有利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露点锋附近对流绕扰动发展与地形作用关系密切;高空槽尾端云系与暖区对流单体结合形成弧形云带是本次过程飑线云系.

  • 标签: 飑线 天气 分析
  • 简介:次罕见暖切暴雹天气分析周丽峰,马廷标(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4年6月28日晚,延安地区南部和渭北之间,出现了场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天气(简称暴雹),暴雹中心在黄龙、澄城带。黄龙县6h降水量在90mm以上,最大小时达32....

  • 标签: 天气分析 低空急流 地面流场 副热带高压 雷达回波 环流形势
  • 简介:2004年8月30日~9月6日浙江省出现了次持续时间长、局地降水强连阴雨天气过程.文章对这次天气过程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揭示此次连阴雨过程成因,为今后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些依据.

  • 标签: 连阴雨 强对流 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连阴雨 夏季
  • 简介: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各层物理量特征基础上,结合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2009年11月9—12日雨雪转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移西风槽、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及南下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降(雨)雪期间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其强烈上升运动是本次过程发生发展动力机制;持续逆温层存在使本次过程灾害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暖湿气流提供了持续水汽输送;500hPa定容等熵温度梯度负值中心与未来24h降(雨)雪中心有较好对应关系。

  • 标签: 陕西 暴雪 诊断分析 等熵温度梯度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0.1°×0.1°FY-2E云顶亮温资料,对2013年6月29日至7月1日发生在四川东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涡度收支方程重点分析了引发这次大暴雨西南涡结构。结果表明:在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低涡发展起直接作用是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水平平流项,低涡形成前水平辐合辐散项起主要贡献,低涡形成后水平平流项贡献增大,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以正贡献为主,扭转项贡献最小,而垂直输送项在低涡形成前期以正贡献为主,低涡减弱阶段以负贡献为主;在西南低涡形成前期,对流层高层有位涡大值区向下传输至中层,中高层正位涡叠加在低层负位涡之上,有利于低层低涡发展及不稳定能量存储与释放,是低涡维持发展重要因素。

  • 标签: 西南涡 暴雨 涡度收支 湿位涡
  • 简介: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要获得准确观测资料,应注意对记录加以综合判断分析。自记记录是项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判断观测资料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作用。1998年3月31日,某站14时观测到最低温度表读数为4.0℃。这数值是当日20时至14时各次定时观...

  • 标签: 温度记录 观测资料 自记纸 最低温度表 判断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从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地形特点、沙尘暴形成热力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对2007年3月30日发生在乌海机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前部有较强辐合上升运动,卷起了沙尘,而高空急流带来了强大动力条件,使沙尘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加强,所以蒙古气旋发生、发展,以及高空急流形成对沙尘暴预报有指示意义。

  • 标签: 蒙古气旋 沙尘暴 大风
  • 简介:1概况应中国香港天文台(HK0)邀请,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张旭斌、王洪于2014年12月1—5日赴中国香港天文台参加wM0志愿合作计划(VCP)下资料同化及中尺度集合预报”专题讲习班。

  • 标签: 集合预报 资料同化 讲习班 中尺度 专题 WMO
  • 简介:A文件是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由于A文件存储要素方式位复杂性,直接对A文件资料查询、统计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需要对不同台站、不同月份A文件进行查询统计时。通过编写程序将A文件观测资料解读写入XML数据文件和关系型数据库,形成完整浙江省A文件观测资料数据库。就可以很方便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查询统计应用软件,就能实现全省任意时段、区域A文件观测资料查询和统计,为A文件观测资料数据二次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A文件 StringTokenize XML 解读 数据库
  • 简介:使用北京市气象局2台TP/WVP-3000微波辐射计探测2008年9月14日1次西北—东南移向雷暴冰雹天气温度廓线数据,以降水回波只覆盖西北方车道沟站且产生降水时温度数据作为降水云内温度垂直廓线,以东南方观象台站温度数据作为云外环境温度垂直廓线,比较分析了降水云内和环境温度在不同垂直高度层上差异和降水云移单站上空温度演变,并用CFL-03型边界层风廓线仪分析了降水过程中下沉气流特征。结果显示:降水发生时段(21:00~21:15),降水云内与环境平均温差呈现底层温度远低于无降水云外环境温度,而降水云前部从低层到高层云内温度都远高于环境温度,其中2km高4.2℃,4km高10.1℃,6km高8.8℃。

  • 标签: 微波辐射计 降水云 温差 温度垂直廓线
  • 简介:区域气候变化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同时,发展高分辨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重要途径之.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有中、美、韩、日和澳大利亚10个研究参加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1阶段(连续18个月积分)和第2阶段(1988~1998年连续10年积分)初步结果,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中些共性问题以及进步研究方向.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1交流和访问总体情况2015年12月15-17日,受WMO减灾服务处(DRR)邀请,国家气候中心张存杰研究员赴瑞士日内瓦参加了WMO天气与减灾服务司组织减灾用户界面专家咨询灾害与风险评估会议,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WMO发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分析及分类系统所面临问题和挑战”报告讨论。

  • 标签: 专家咨询 风险评估 用户界面 WMO 减灾 会议总结
  • 简介:1概况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香港天文台联合建设了亚洲航空气象中心,旨在促进航空气象服务。亚洲航空气象中心经过6次联合工作会议和1次高层专职小组会议推动了三方合作,并完成了初期总体工程建设。

  • 标签: 民用航空 气象中心 会议总结 亚洲 专家组 中国气象局
  • 简介:空间频率协调(SFCG:SpaceFrequencyCoordinationGroup)第36届会议于2016年6月6—15日在德国美因茨召开,会议由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承办。

  • 标签: 频率协调 会议总结 空间 气象卫星
  • 简介:1概况2017年6月26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姚展予研究员应邀参加在瑞士日内瓦召开WMO人工影响天气专家会议。出席专家会议成员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日本气象厅、法国ClermontAuvergne大学、俄罗斯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HighMountainGeophysicalInstitute)、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专家组 WMO 日内瓦 会议总结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