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金融创新的衍生工具股指期货从开发以来市场交易就十分活跃。许多地区和国家为了适应国际金融自由化以及增加其在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从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出发争相推出股指期货合约,促进市场间激烈竞争和市场快速发展共生的局面形成。为了保持合约的竞争力并控制合约交易对市场的消极影响,合理的设计股指期货合约是非常重要的。有关现金结算价的确定在海外文献中涉及到的研究,包括基于套期保值有效性的数据质量问题、最优现金结算价确定和样本价格的抽样程序,以及其引发的现金结算方式的优缺点和到期日效应及讨论等。国内学者则从控制价格操纵视角,提出设计思路来帮助中国未来股指期货现金结算价的确定。因此,本文将股指期货现金结算定为研究对象是符合现实需要和理论背景的,不仅提供理论依据给中国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还丰富了设计股指期货合约的有关研究。
简介:基于反馈交易理论研究个体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行为主要表现为负反馈交易;但当对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分别进行研究时,发现买入行为更多表现为正反馈交易,而卖出行为则表现为负反馈交易,并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同时,个体投资者买入交易的反馈强度与股票价格变化正相关,而卖出交易的反馈强度与股票价格变化负相关。尽管资产历史价格变化对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对于买入交易,历史收益主要解决了股票选择难题;而对于卖出行为,历史收益主要影响了个体对已持有资产的风险态度。因此,个体投资者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并不是基于同一投资决策机制下的组合再配置,而是遵循不同的决策逻辑。
简介:农业食品系统纵向协调程度趋于紧密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也能大量观察到。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食品系统中涌现出的形形色色的合同安排的驱动力量、决定因素及其政策含义。分析数据来源于对我国著名的蔬菜出口基地——山东省菜农以及蔬菜加工商的抽样调查。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菜农选择销售渠道的主要因素。定量分析表明,我国的农业转型、制度转型以及贸易自由化是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专业化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影响到农民销售渠道的选择。农业专业化增大了农户的风险和依存性,因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出于风险回避的动机,倾向于把蔬菜销售给大型加工商,尽管现实运作中这些农户牺牲了部分讨价还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农户经营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加工商从小农户或者从批发市场采购的交易成本显著加大,从而转向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大农户采购原料。这些变化对市场化改革、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的平衡,以及对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都有着深刻影响。文章认为,转型经济国家应更多地关注市场制度安排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便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