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前,从新加坡传来噩耗:我国著名管子演奏家吴晓钟先生在狮城辞世.其离开这个世界非常突然,上午略感不适,家人送医,下午即告不治。故友师生闻讯莫不震惊,以其57岁的盛年,何至于此!哀哉斯人,留下一双儿女和寡妻,还有其为之奋斗、倾尽其才艺的民族音乐事业而去,能不令人感慨乎!
简介:你或许在电视的荧屏上看到过她震撼人心的舞蹈;或许在微博上看到过她挺进灾区的身影;或许在大学的讲堂上亲耳聆听过她激励人心的演讲;或许在上海国际马拉松的现场亲眼见证她穿着假肢却面带微笑地奔跑;或许此刻你恰巧就在读她的书——《廖智:感谢生命的美意》。是的,不管是通过何种渠道与她相遇,她的故事总能让你心有戚戚;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贴近她的人生,她的故事总能让你心生共鸣。让时间的轮盘倒转回5年前——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地震爆发。她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简介:~~
简介:无伴奏合唱改编者是谁?这本来是一件三言两语就可以明白的事,由于居其宏先生将它作为当代音乐史中的一个事件,挑起了一场纠纷①.我们作为该曲创作演出过程的直接知情人,有必要也有责任说明实际情形,特作如下证明.
简介:巴赫与伊萨伊在小提琴无伴奏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两位杰出的作曲家创作的这些无伴奏作品推动了我们对小提琴演奏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巴赫第三首和伊萨伊第二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两首作品时代特点和技术特点的比较,从而指导我们在演奏这样两部作品中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表现出巴洛克和浪漫主义不同的风格特点。
简介:“至乐无乐”是《庄子》音乐审美之重要命题。这涵概了“耳听”、“心听”、“神听”、“气听”、“目听”等音乐审美中的诸多范畴。它对后世文艺审美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简介:三幕乐剧《女武神》(DieWalk0re,1856)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创作的四联剧《尼伯龙根指环》中的第二部,其脚本与音乐的写作集中体现了瓦格纳的“整体艺术”观念。本文即聚焦于《女武神》的终曲部分,试以感性体验之角度出发对主导动机的感性结构力进行探讨,进而寻求一种合式的聆听姿态。
简介:<正>一、引言嵇康关于音乐问题的名著,虽然称作《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但其中所包函的,确乎并非只是单纯的“声无哀乐”这样一种思想、观点。这就是说,在《声论》中,“声无哀乐”和“声有哀乐”,(例如文章最末一段所论)这样两种互不相容的看法,的确有时竟是并行而不悖的(即都出自同一个“主人”之口的)。这种现象看来很为奇特。而要想理解这一现象,便不能不看城嵇康的全部著作。
简介:文章通过对鲁托斯拉无斯晚期作品《弦乐四重奏》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在有限偶然结构中微节奏织体的组织逻辑,结构方法以及整体结构的主要特征。
简介:拙作《“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载《美学文献》创刊号,1984年6月)侧重揭示嵇康人格与音乐思想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精神,同时也论及其“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今觉关于后者意犹未尽,故再论之,并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一、从“躁静者,声之功也”命题看“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简介:刘大冬,中国指挥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德艺双馨的指挥界老前辈。作为指挥家,他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接受外国专家培训的元老,也是最早在中国交响乐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为指挥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数十年来在交响乐队训练课上培养了各声部共六百多位演奏家,以及一批日后成才的指挥家,如阎惠昌、侯颉、魏征、万建国等。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早期创建者之一,
简介:探索现代大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乔治克拉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与演奏郑艳东一、前言在世界音乐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大提琴演奏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在我国,虽然大提琴演奏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演奏者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演奏18、19世纪的经典作...
简介:作者将中国音乐美学划分为“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两种论域,并将中国音乐划分为“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两大范畴,试图通过对中国音乐中“古典范式”与“传统程式”间“合式”作业的可能性的探索、“合式”作业方法论的探讨来解释“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间罅隙存在的缘由、罅隙补完的可能性等问题;并由罅隙的问题进一步引申,对在此种感性错位的背景下产生的音乐批评问题展开思考。
简介:在声繁音杂的20世纪,巴伯(SamuelBarber)作为美国现代作曲家,灵活运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将浪漫主义特有的抒情性旋律糅合进极具个人情感意识的音乐叙述中,融汇成其特有的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特征。《叙事曲Op.46》是一部充满灵性的短篇钢琴独奏作品,作曲技巧和创作风格上秉承了古典主义的结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优雅气质,同时借助现代和声的神秘与另类,暗涌着作曲家当时精神状态的焦虑与不安。文章通过对巴伯的生平和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探究,剖析《叙事曲Op.46》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结构,从作曲技术、表演技术两个角度探究其独特的音乐工艺。
悲篥失声 晓钟无鸣——痛悼著名管子演奏家吴晓钟
生命是永不止息的爱与希望——走近无腿舞者廖智
大型交响套曲《长征》第八乐章 无伴奏合唱“红军到咱羌寨来”
蔡余文是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改编者
比较研究巴赫与伊萨伊两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
论“至乐无乐”音乐审美观——兼谈音乐审美中的“通感”
无自我的湮没,无需自我的沉沦——针对瓦格纳乐剧《女武神》终曲的美学探讨
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关于“声无哀乐”论的几个问题的辩析
有限偶然的微节奏组织--鲁托斯拉无斯基《弦乐四重奏》研究
“躁静者,声之功也”——再论“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兼与李曙明君商榷
默默无闻铺路人,中流砥柱高尚人 指挥家、教育家刘大冬八十诞辰纪念随笔
探索现代大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乔治克拉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与演奏
无自觉的自觉——由“中国音乐美学”与“中国音乐的美学”而想到的一次合式作业
无词的悲歌——从《叙事曲Op.46》品析巴伯钢琴作品别具一格的音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