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王云五做过胡适的老师,也是胡适的挚友。他俩在年轻时相互将对方救出困境,改变了对方卑微的地位,促成对方成名成家,并终生保持友情。在交往中,年长2岁的王云五颇有点师道尊严,胡适则谦恭待之。王云五挽救颓唐自弃的胡适王云五与胡适的师生之谊始于晚清中国公学分裂之际。1908年夏秋之交,中国公学发生学潮,反对校董事会修改具有民主自治精神的校章。胡适在学潮中起草过多份宣言,还当选为学生大会的书记。10月3日,校方宣布将闹学潮的学生除名,胡适也名列其间。受退学处分的学生另行组建新中国公学,聘请王云五担任英文教师。王云五讲解英文深入浅出,善于解疑答惑,其学识和口才颇为学生所称道。胡适是新公学高年级优秀学
简介:<正>清初诗坛盟主渔洋山人王士祯,以标举“神韵”,倡立“神韵说”,而在中国诗史和诗学史上赢得了颇有分量的一席地位。众所周知,渔洋于“神韵说”原无系统的论述,诸见皆以断语片言的形式散见于他的诗话、诗作、序跋、答问之中,这也就像他那个著名的“神龙”之喻,仅于”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很不容易窥见全貌,且多为经验之谈,很少直接的理论阐述。不过这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个普遍性特点,非独渔洋如此.笔者将渔洋论诗诸见加以钩稽整理,大体归纳出“神韵说”的若干经纬,于是发现,渔洋的“神韵说”虽在形式表现上显得简散无序,其实在理论内涵上,则于创作、风格、意境等诗学诸论,都有充实的内容,且拥有相当完备的系统性,只是“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一时不好把握而已;同时又发现,渔洋有许多论见为当时和后世大多数论者所忽视或误解,以致“神韵说”蒙受了种种由此而生的訾议。这里仅将“神韵说”的创作论作一番探索性的论析,同时就若干偏见及误会予以适当的辩述。
简介:明代南都金陵是明王朝的南方政治文化中心,人文荟萃,明代诸多诗人作家或籍贯、或宦游、或寓居金陵,与金陵之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渊源,金陵文学自是明代文学之重要构成部分。永乐迁都北京,南都金陵文学历经短暂的萧条、岑寂与复苏,于弘治、正德间日渐兴盛,文人社集蔚为大观。晚明大家钱谦益(1582—1664)在论及“金陵社集诸诗人”时称“弘正之间,顾华玉、王钦佩,以文章立蝉;陈大声、徐子仁,以词曲擅场。江山妍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①钱牧斋认为顾磷(字华玉)、王韦(字钦佩)为弘治、正德间金陵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时期金陵文学代表性作家,其生平事迹与艺文成就当为吾人研究明代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简介:1944年王昆在延安一晋察冀和延安的老人们都记得,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一支由党中央组织部直接领导的文艺工作团体西北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西战团),团里有一位唱歌唱得非常出色的小姑娘王昆。建国前后的人们也熟知新歌剧《白毛女》饰演主角儿喜儿的歌唱家王昆。60年代的青年人则知道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农友歌”的演唱者、东方歌舞团的艺术指导王昆。而音乐界的同行们则把王昆看做为民族歌唱艺术的先驱者之一。这就是王昆所走过的艺术道路。王昆从12岁开始在革命队伍中长大,14岁被吸收到西北战地服务团,成为西战团年纪最小的歌唱演员。她今年75岁,从事音乐活动已有60多年。她的一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