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三维CT是临床中应用较广的影像学技术,在头颅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等病症的探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临床中的常用技术,掌握其基本原理,合理对其进行应用是医师必备的技能。为提高我院诊断水平,本文对三维CT影像学及其在头颈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的MRI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共计70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均予以MRI检查,之后与手术或关节镜证实,对MRI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膝关节损伤的MRI检查特异度、敏感性和准确率,对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类型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率和各类型膝关节损伤符合率数据指标均相对较高,与手术或关节镜结果相比,无差异性,P>0.05;其中,MRI检查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率分别为86.00%、98.77%、97.86%;MRI检查半月板损伤的符合率99.39%、检查韧带损伤的符合率99.39%、检查骨挫伤的符合率98.78%、检查隐匿性骨折的符合率99.37%。结论MRI检查膝关节损伤能够对其病症的各种表现进行准确地显示,MRI检查可以作为检查膝关节损伤后非创伤性的首选技术方式,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男5例,女3例,8例均可见滑膜增厚、关节积液、游离体,7例见钙化、骨化游离体,1例见未钙化游离体。结论MRI对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MRI能够清楚显示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肢体骨疼痛,已明确肢体骨疼痛但无法鉴别良恶性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多层螺旋CT组(MSCT)和核磁共振(MRI)组,分别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SCT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5例,检出率83.33%,MRI组隐匿性骨折患者28例,检出率93.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较高,但在临床诊断中,仍然应联合MSCT和MRI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毒或结核感染以及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并比较患者LDH、CK、LA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脑脊液白细胞数。另外研究组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LDH、LA最高;化脓性脑膜炎LDH、LA次之,但CK最高,而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较正常;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最低,其他三项指标相对较为正常;三种中枢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各项指标均各有特点,差异显著,且其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核磁共振检测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的阳性患者分别为50例、49例、50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98%、100%;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仅为2例(4%),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涉及的资料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以及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组纳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纳入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CT影像学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混杂信号,参照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高信号,MRI检查形状特征以及病灶分布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数据显示统计学参比意义。结论将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应用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效果均显著,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诊断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门子永磁0.2T核磁共振仪诊断急性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确诊收治的34例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低场磁核共振(MRI)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低场磁永磁0.2T核磁共振仪成像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够向临床提供真实、准确的影像诊断资料,不仅如此,其对急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有100%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高了最科学、理想、可靠的依据。结论西门子低场磁永磁0.2T核磁共振仪在急性关节炎韧带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效果显著,能够准确提供患者的影像诊断资料,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参数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并判断其是否具有评判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5例宫颈癌患者,检查显示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28例,Ⅲ期21例;病理类型鳞癌59例,腺癌6例;分化程度低分化7例,中分化35例,高分化23例。65例患者都给予平扫+增强MRI扫描、DWI检查及进行凝血功能的测定,记录宫颈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凝血功能的指标与MRIDWI参数,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MK、MD、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Ⅲ期与Ⅰ期、Ⅱ期,分化程度高分化与低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的MK、MD、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K、MD、ADC值分别与凝血功能指标(Fib、PLT)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显示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参数值对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的评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5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确诊,并根据临床分度,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15)以及重度组(n=11),对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T1WI、T2WI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为800s/mm2,对不同序列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总结分析,患者采用T1WI+T2W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79.31%),低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阳性检出率(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共5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共检出病灶89个,其中T1WI+T2WI序列病灶检出率为69.66%(62/8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病灶检出率为91.01%(8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应用价值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观察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1月—9月收治的5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所选患者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合患者病例进行综合性的回顾与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诊断考虑为恶性肿瘤转移瘤者17例,良性肿瘤者16例,脑梗死者5例,脑出血者6例,炎性病变者5例,未见异常者1例。结论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结合临床可进一步作出更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2009.10~2013.7经病理确诊的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6例,6例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患者行CT检查,4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6例患者行X线检查,表现为不规则钙化及骨化游离体,游离体密度不均,4例患者行CT检查表现为大小不等钙化游离体,较X线更能明确数量及游离体的位置,4例患者行MRI检查可发现多个游离体,边界清楚,可显示滑膜情况。结论X线多能诊断肘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CT对于诊断及手术有帮助,MRI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