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量平台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用能量平台进行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能量平台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简介:目的尝试以军队医疗数据为资源,融合多种军事信息要素,以多源异构的健康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研究面向军队医疗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方法通过军队医疗机构近30年的医疗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其他军事要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部队的作战训练伤病防护、医疗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控,以及官兵、家属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等应用体系,设计大数据分析技术架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系统平台建设。结果提出的面向军队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从医疗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各层次入手,总结一套军队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开发的技术架构,为军队医疗大数据应用分析提供平台支持。结论军队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的研究、构建与分析,能够为保障部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作战训练等决策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了2005年~2011年间应用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chatzkerⅤ型24例,Sc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个月(12~23个月)随访。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40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35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相关问题及疗效。方法我院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胫股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年龄19只73岁,平均(43±2.5)岁。Schatzker分型,I型9例,I型2例,III型10例,IV型12例,V型14例,VI型4例,其中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外侧副韧带损伤6例,半月板损伤3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Rasmussen评分,优38例,良16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7.1%,本组患者均成功随访,时间18至36个月,平均22±1.5个月。其中,1例患者因早期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后进行重新复位固定植骨后愈合。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与内固定置入物、术中切口选择、术后功能训练具有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38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58%)明显高于实验组(5.26%),且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