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妇产科于2022年下半年收治的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从中根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选取8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平均划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以A组作为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以B组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比AB两组患者的消极心理和护理满意度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落实效果。结果:在护理前,AB两组患者的消极心理情况无明显差异,经护理后,虽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所改善,但是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更低。据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B组患者高出近10%。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落实优质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到良好的正向影响,帮助患者抱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并大幅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妇产科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1:1的分组模式得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优质护理措施,通过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情况来判断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接受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在情绪改善方面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除了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之外,也能够有效应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健康心态,有必要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导尿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要留置导尿管的8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集束化护理),评价组间导尿管留置及住院等时间、导尿管感染发生率、置管舒适度及拔管后尿道口状态。结果:(1)导尿管留置及住院等时间相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2)导尿管感染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5%)少于对照组(17.5%),P<0.05;(3)置管舒适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拔管后尿道口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导尿管感染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与小儿术后躁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中BIS维持在40~49;观察组患儿术中BIS维持在50~59。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Rasay镇静评分、苏醒情况、拔管情况、术后监测指标、术后躁动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直到正常。观察组患儿在拔管1h、拔管6h、术后1d时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停用麻醉药0、10、30min和1h时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麻醉深度对小儿术后躁动有影响,麻醉深度过深,会增加术后躁动风险。
简介:摘要:术中麻醉深度监测既有利于控制麻醉质量,又可利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术中麻醉深度的精确监测和判断已成为临床麻醉医师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近年来陆续有些新监测手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麻醉中,其稳定性和适用性等尚未深入研究,仍需经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这些方法的引入为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本文客观评价“药品降价”的效果,深度分析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总结西方发达国家药品价格管理模式,提炼可借鉴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对策,从而为药品价格科学管理与缓解“看病贵”现象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