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第一个成功范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这个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不能局限于先进的知识分子中间,只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普及,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

  • 标签: 现实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物质力量 青年学生 救国救民 《实践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过程,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本话语的兴起,以及国外发生的两次堪称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大人本话语转向,但人本话语长期未能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扎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重启现代的大门,迎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本话语转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这次转向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人本话语面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性困境的双重超越,其出路是回到马克思,实现人本话语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飞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本话语 现代性
  • 简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文化根源来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中国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需要,同时,在20世纪初,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与当时的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说 文化现代化 文化背景
  • 简介: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十九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和专业,即创立了既生产新知识又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性制度结构”。尽管沃勒斯坦的这番评论指涉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思想史发展情况,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的学科模式就已经挑战并改变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方法。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皇权体系在1911年被推翻,儒家经典失去了维系它两千年之久的制度支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内容和生存能力。

  • 标签: 学科化 不确定性 知识分类 困境 现代 十九世纪
  • 简介:《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主要表现在:《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萌芽;《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简介:作为道教创始人的张陵,从一出世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可以说张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史籍记载却少之又少。正史中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野史也是零星记载,众说纷纭。尽管有道教仙话对张陵倍加推崇,有统治者对其追封尊号,但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关于张陵创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却鲜有被人们充分、认真、负责地正视过和重视过。以他为原型的道教形象、民间传说形象、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但无论道教史还是文化史,对张陵的描写特别是关于创教历史的叙述是缺失的,似乎无意于对其文化意义上的构建进行探索。那么张陵创教及神格内涵如何,冠之以"张天师"的漫长的神话传说谱系意义如何?本文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一,神格构建认识论的起点与逻辑;二,神格的内涵及功能;三,历史担当:巴蜀仙道与"正一之气";四,初创神真系列的自足体系;五,民间传说中的宗教化虚构与艺术创造。

  • 标签: 张陵 神格化 神仙 审美艺术
  • 简介:现实的维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面临着精神诉求的困境、实践方式的困境、传媒整合的困境和话语转换的困境。如何克服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走出传播困境,需要在传播实践过程中化解理想与世俗化的矛盾、精英与草根的矛盾、碎片与统一的矛盾、外来与本土的矛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困境 矛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和大众的成功实践表明没有中共惊人的教育智慧,是不可能在一个充斥愚昧和贫穷的国度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共马克思主义大众教育智慧体现在其以高超的教育智能,将杰出的教育思维能力转化为以教育的认识性智慧、教育的实践性智慧和教育的情感智慧来解决大众实际教育问题,从而实现了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掌握人民群众,并化为武器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武器 教育智慧
  • 简介:家庭是儿童社会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素如家庭结构及类型、家庭生活及心理气氛、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职业、父母家长的期望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对儿童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家庭因素 儿童 社会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既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又包含对中国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集中表现为对无产阶级及其世界性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则集中表现为对中华民族及其民族性的认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必须与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结合起来,才能阐明。就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认同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具;就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认同而言,中华民族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主体和自觉的历史工具。这种双重认同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目的与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同时又受到来自国际马克思主义阵营和中国传统文化阵营的怀疑和责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认同问题,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双重认同 功能认同 目的认同
  • 简介:秀山花灯作为春节期间驱邪纳吉的一项民俗活动,求福避祸的心理潜藏其中。近年来,随着城镇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从村寨走向城市,也随之衍生出多种生存态势。虽然在仪式表征和观演模式上存在差异,甚至表演目的也有所不同,但正是它多维度的传承发展模式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让这种艺术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持续。

  • 标签: 秀山花灯 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存态势
  • 简介: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是"八个明确",作为党的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理论成果
  • 简介:宗教文化的空间表达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发生着变化,新技术、新材料不断被运用到宗教空间的设计中。以江苏睢宁的水月禅寺为例,其建筑就在设计上大胆突破传统规制,一改中国传统寺院的建筑风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形成了当前独具特色的现代寺庙建筑群。

  • 标签: 建筑风格 佛教建筑 宗教文化 建筑元素 睢宁 禅意
  • 简介: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召开的古田会议,是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后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和红军建设的一次伟大的创新实践。古田会议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的主张,并且成功探索了党的建设科学问题。这些成功探索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 标签: 党的建设 古田会议 科学化 党的工作 创新实践 历史贡献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 标签: 新哲学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几种音乐教育体系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人我国,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虽然产生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也各有特点,但是在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上却是一致的:音乐的属性是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任务与促进人的发展的任务。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对于我国的音乐教育来说,要在了解这些方法理念后,根据个人的性格、专长或地区文化资源状况以及本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灵活地运用。

  • 标签: 音乐教育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化 国际 文化背景 传播媒介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的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的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之策。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切中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作为舶来品的任何一种外来学说可以在中国立足的一般性要求。马克思毕生以"改变世界"为己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利益主体 黑格尔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途径。20世纪以来,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得以形成和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土地上才得以不断地实现着理论上的创新和时代性的发展。今天,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也必须在新的高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结合 历史文化传统 民族化
  • 简介:李达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的先行者和杰出代表,他不仅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全面论述了我国法律的基本规定性,还深刻阐发了我国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李达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法学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点,注重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研究法学问题,具有献身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大无畏精神,这些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国化
  • 简介: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必要从语言哲学高度,以语言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为中心,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语言体系转变的学理内涵。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实践中约定俗成地指称外部对象,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转变势必指涉指称的转变问题;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意义也是在主体以语言把握其所指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的,而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的大众转变势必指涉意义的变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体系 语言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