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仰卧俯卧的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仰卧体位护理,实验组给予俯卧体位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发热、咳嗽、咳痰、啰音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俯卧体位护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情况,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仰卧位 俯卧位 体位护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 应用
  • 简介:是胸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急性脓胸闭式引流或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术后、肺叶切除术及食道癌术后、不满意,脓胸未完全消失或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面罩鼓应用于以上手术后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共20例,男17例,女3例;

  • 标签: 术后 肺不张 治疗 面罩 并发症 常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俯卧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效以及对新生儿动态顺应性的改善情况。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性的仰卧通气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俯卧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内患儿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气道平台压、动态顺应性以及气道阻力的呼吸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积指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内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有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对其进行俯卧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动态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治疗 肺动态顺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5例,将其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2组,一组为在其进行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通气治疗中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23;另一组则为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通气治疗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2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以及氧合指数(P/F)等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出血和凝血、感染、溶血等并发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ECMO技术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超声对ARDS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超声组与氧合组,每组16例,比较两种方法时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指标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彗星尾、实质病变超声表现,损伤评分及氧合指数在不同的PEEP条件下一致性良好,随着PEEP的不断升高,肺部无效通气面积则逐渐下降。结论床旁超声对ARDS患者保护性通气与的评估效果显著,有望在临床中进一步推行。

  • 标签: 床旁超声 ARDS 肺复张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逐步技术在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78例肥胖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逐步技术治疗的38例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前和后1 h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态顺应性(Cdy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后1 h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1 h的RR显著低于试验组,SBP、DBP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后1 h的PaO2、PaO2/FiO2、Cdyn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后1 h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步技术可显著改善肥胖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提高其通气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逐步肺复张技术 肥胖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临床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普通型、重症型患者治疗中,俯卧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笔者对俯卧通气前的准备、俯卧通气的实施方法及俯卧通气过程中病情观察、俯卧通气的护理要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回顾总结,提炼出俯卧通气患者护理要点,确保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安全、顺利实施俯卧通气,提高病人的治疗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俯卧位通气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肺炎患者俯卧通气中应用糖果式翻身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4例重症肺炎患者,开展俯卧通气,在研究组中使用糖果式翻身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翻身,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在半小时、4小时以及6小时的氧合均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俯卧通气中应用糖果式翻身法,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氧合。

  • 标签: 糖果式翻身法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经典俯卧通气作为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保护通气策略在临床广泛应用;清醒俯卧治疗近年来被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降低气管插管率。为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俯卧治疗,现就其适应证、禁忌证进行准确的定义,对治疗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治疗中监护及并发症的处置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强化管理,确保实施安全与同质化,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低氧血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通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47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俯卧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初始俯卧俯卧1小时、俯卧2小时的动脉血样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呼吸阻力(R)、顺应性(C)。结果初始俯卧俯卧1小时、俯卧2小时HR、MAP、RR、R、C,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但初始俯卧俯卧1小时、俯卧2小时的Pa02、PaO2/Fi02经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俯卧通气可有效改善氧合状态,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

  • 标签: 急性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氧合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俯卧通气已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保护性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恰当地实施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对于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合理进行俯卧通气亦是如此,但在具体实施俯卧通气的操作过程中,安全评估、实施细节的把控、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加强。现旨在针对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俯卧通气的具体要求及要点进行阐述,以期推动俯卧通气在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应用,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俯卧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仰卧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护理后,对比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等数据,分析对应方法的效果。结果通气前两组相关血气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较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通气的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ICU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俯卧通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个护理小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护理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明显较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ICU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俯卧通气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ICU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俯卧机械通气对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氧合及力学的影响。 方法:对于的 50名儿童,自控方法用于仰卧 - 俯卧 4小时,持续 8小时。记录和分析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和力学的变化。结果:在呼吸机参数变化不存在显着差异的情况下,机械通气儿童接受自我控制,俯卧的 PO2比仰卧高 4小时,俯卧的潮气量为 4小时。与仰卧 4小时相比,每分钟通气量和动态顺应性得到改善。结论:俯卧通气可改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氧合作用,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提高动力顺应性。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小儿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视网膜黄斑裂孔行玻璃体腔注气手术后俯卧持续时间对裂孔封闭的实际效果,探究术后所需俯卧的最佳时间,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5月—2008年6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单纯黄斑裂孔住院行视网膜复位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患者48例,术后采取俯卧,随访并跟踪6个月,观察术后恢复所需最适合的俯卧时间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通过6个月随访,48例术后未复发者的实际俯卧时间为(2.04±1.20)周。患者实际卧周数与术后1周时的气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相关性。气体的种类与2周气体残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相关性。患者出现手麻10例,占20.8%,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眼部手术后,患者正确的卧姿、术后2周左右的俯卧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可坚持性,有效改善因长时间限制性体位而发生的并发症,也有利于减少玻璃体腔注气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周随访有助于及时调整卧,4周随访有助于及时应对病情变化。

  • 标签: 单纯黄斑裂孔 手术 俯卧位 持续时间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