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肩袖损伤的临床教学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某学院参与肩袖损伤临床教学的62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方式,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员实操成绩与理论成绩考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员临床思维判断、学习氛围及学习效率、疑难问题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袖损伤的临床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学员学习成绩,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究肩袖损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区间为2021.2-2023.2,研究对象选取该时间段内本科室接收的肩袖损伤患者44例,通过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开展分组,常规组(n=22)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22)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肢体活动、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肢体活动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可见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可见明显(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在肩袖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患者肩关节功能,使其肢体活动度得到提升,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MET手法让患者主动参与减缓局部疼痛并通过肌肉筋膜链肌筋膜触发点疗法快速找到患者的疼痛根源两种手法的有机组合对肩袖损伤后肩峰外侧端及前下端疼痛并伴有局部肌肉力量失衡的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选择 2016年2月-2018年2月100例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组选择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镇痛药物用药时间、关节疼痛解除时间、肿胀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数字量表疼痛NRS评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SF-36简明健康量表相关评分;再次损伤、便秘、感染等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数字量表疼痛NRS评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SF-36简明健康量表相关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康复护理组数字疼痛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镇痛药物用药时间、关节疼痛解除时间、肿胀解除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康复护理组再次损伤、便秘、感染等并发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加速疼痛肿胀消失,改善关节功能,增加活动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肩关节镜肩袖损伤术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26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快速组,所有患者均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快速组给予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更高,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袖修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肩袖修补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早期功能锻炼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被动运动,对照组在术后第4周开始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2周的随访,通过肩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早期功能锻炼组术后6周的肩关节前屈角度(平均120°±15°)和外旋角度(平均30°±5°)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屈角度平均90°±10°,外旋角度平均20°±5°)(P<0.05)。早期功能锻炼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袖修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少了术后疼痛,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MRI鉴别诊断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和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RI技术和关节镜进行诊断,对肩袖损伤和肩周炎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研究MRI技术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经过关节镜检查发现,肩袖损伤患者有48例,肩周炎患者有32例,通过MRI进行诊断,肩袖损伤患者有42例,准确率为87.5%,肩周炎患者有23例,准确率为71.9%。结论:肩周炎和肩袖损伤患者通过MRI技术进行鉴别,有较高的概率可鉴别两种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双排锚钉治疗的效果。方法:在研究中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受治于我院的62例肩袖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称其中一组为参照组并予以肩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治疗,称另一组为观察组并实施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UCLA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3.23%(1/31)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再撕裂,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再撕裂率19.35%(6/31)(P<0.05)。结论: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治疗可使之肩关节功能得到更好改善、降低其疼痛程度及所面临的术后再撕裂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