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者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者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文章都不乏予读者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文章会给“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界朋友加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东亚共同体”成功与否恐怕不是取决于对现实的把握,而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超越。而重新认知和梳理东亚的历史,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简介:<正>显然,陈奂生所获得的殊荣,是当代文学中任何一个农民形象所无法企及的:“陈奂生是一个不多见的典型形象”,“‘陈奂生性格’已经成为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美德与弱点的一面镜子,同阿Q一样将愈来愈显示出普遍意义”。可以说,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农民精神的典型显现的陈奂生连同他的殊荣已经被写进史册,完成了他生命特定阶段特有的辉煌。几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国大地掀起的狂涛巨浪席卷了一切僻野,那些比陈奂生还要保守、坚固的传统农民意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冲击。在这种情势下,作为现实主义杰出的典型形象的陈奂生,必然会以异于“原型”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出现在人们的阅读视野中。因为,无论陈奂生是否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