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根本性转变。哲学“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控制论思想倾向与排他性价值取向,“高贵野蛮”构成其深层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什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一书,试图对马克思理论作出人道主义解读。马尔库什在该书中对马克思“人本质”概念解读具有三个维度:一是以劳动为切入点,说明人是普遍自然存在;二是通过对社会性和意识以及体现在其中普遍性探讨,说明人是社会、有意识存在;三是指出人本质具有历史性,以及人本质只有在人与社会辩证统一才能不断实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人的本质 解读 概念 马克思理论 60年代
  • 简介:企业网络治理机制是保证网络问企业有序运作前提。和科层组织治理机制不同,企业网络治理主要是靠非正式机制,即所谓网络机制。本文从关系性嵌入、专用性投资以及联合制裁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本文结论是,企业网络特有的治理机制是导致企业网络竞争优势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企业网络 治理机制 关系性嵌入 专用性投资 联合制裁
  • 简介:<正>在我国旧传统思维,孔子周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对今天人们思维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现就孔子守旧边际平衡思维方式及其影响,谈点看法。孔子政治伦理思想和守旧边际平衡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有着巨大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思维方法。现就这一问题作些分析。

  • 标签: 边际平衡 孔子 思维方式 现代社会 《论语》 王权主义
  • 简介:摘要:阳明两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对四句教颇持歧解,后人因此持续对“无善无恶”进行若干辩论。黄宗羲较支持钱德洪,牟宗三则倾向于王畿。然考察《传习录》,另有一组渐顿、本体工夫对比,即阳明“心即理”与朱熹“格物穷理”之说,而这其实才是阳明阐发良知学基源问题。对照之下,钱德洪理解显然近于此说,而较不契于阳明晚期以无善无恶说良知说法。同时,阳明良知除了心性本体之外,另有存有本体意义。从对“恶”处理来看,两者之间显见差异。从心性本体而言,恶来源是外在、后天。但从存有本体而言,就不能说另有外来障蔽;于是,恶便成为自身异化。对此一问题,阳明本身并未有解,牟先生则藉由《大乘起信论》“依于一心有二门”理论模型说解之。不过,我们认为《大乘起信论》之说与“无善无恶是谓至善”并不相同。同时,再比对钱、王之说,二人虽也有“心无一善”说法,但前者乃是指“不心外求理”,后者则是指“空洞无一物”,显然对良知本体理解颇不相侔。准此可知,阳明良知教当有前后期之差异,而后期在道德之外,明显另具佛、道二家超越善恶、超越道德之意义。

  • 标签: 良知 存有 本体 无善无恶 至善无恶
  • 简介:儒教讨论最要紧之处,是它关系主义模式,难以为人们所认识。基于这种关系不同表达方式,随即就有相应关系——信仰结构,表达出个人精神关怀,表达出普遍王权合法性证明形式,表达为圣人正义强制性要求,甚至可以表达出儒教信仰王权垄断特征。

  • 标签: 关系主义 儒教 信仰结构 合法性证明 精神关怀 垄断特征
  • 简介:从道德视角来审视,慈善包含着丰富价值理念和人文诉求,体现了对生命和人价值敬畏。慈善之爱表现了关注人生命和价值的人道精神;展现了一切从人现实需要出发,关爱所有人博爱情怀;体现了超越一切功利考量无私奉献精神;折射了从动物到人伟大历史进步。

  • 标签: 慈善 人道精神 道德精神 价值理念 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保障
  • 简介:《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以知来藏往、本隐之显来预测吉凶、趋利避害,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在进退存亡、仕隐出处这一问题上,从蛊、遁诸卦可以看出“与时偕行”出处观念。先秦原始儒家在此基础上,对《周易》隐逸行为动机进行了道德化阐释,将其归结于一种真诚道德自觉和抗议精神,体现了儒家在道统与政统之间所始终坚持一贯张力,以及不愿同流合污崇高道德气节和独立不屈政治不合作态度。这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出处、进退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 标签: 隐逸 出处
  • 简介:<正>荀子是先秦杰出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解诸子之蔽,取百家之长,建立了集大成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荀子还非常注重论兵。荀子兵学思想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儒家一脉相承观点,也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思想发展、充实,显示着荀子自己特色。

  • 标签: 荀子 兵学思想 富国强兵 富国富民思想 孙子兵法 新形势
  • 简介:<正>谁是《周易》作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谈清楚,需要多占些篇幅,作较详细地说明。今传本《周易》,从表面来看,是一部书。然而里边有经,有传。在经里,又有八卦、重卦、卦辞、爻辞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何人所作,向来就有不同说法。在传里,一般说有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亦称《十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天之道 系辞 圣人 序卦
  • 简介:<正>“侈靡”真意到底是什么?巫宝三同志说:“侈靡就是奢侈,就是剥削阶级用豪华方式消费社会产品”(《〈侈靡篇〉经济思想和写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姜旭朝同志进一步认为“侈靡”是中国消费思想史上一种消费观,“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消费观——崇俭观‘异端’而存在着”(《〈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异端”》,《管子学刊》1988年,

  • 标签: 侈靡 消费观 经济思想 管子 高消费 商人
  • 简介:儒学在今天复兴,并不仅仅表现为向传统简单回归,在更内在层面,它同时面临如何在现代发展自身问题。具体而言,儒学这种发展,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不同层面加以考察。从形式层面看,儒学发展首先需要在概念逻辑分析方面给予必要重视。

  • 标签: 儒学 历史向度 逻辑分析
  • 简介:在庄子哲学,“物化”概念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诠释:幻化、死亡、自化、观化。这四个层面相互贯通,是庄子立足人生存现实对人生命问题独特思考和对超越之路个性化设计,在其整个哲学思想起着关键作用。这里既有人“命”一面,也有人对“命”“觉”一面,体现着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人主体优越性。合理地解读庄子“物化”概念,对把握庄子哲学特质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庄子哲学 物化 精神性存在 人的生存 哲学思想 诠释
  • 简介:试论齐国墓葬特色张明东近十几年来,随着齐文化研究兴起,各地考古工作展开,积累了大量齐国墓葬资料。目前所见齐墓除少量西周墓外,以东周墓葬为多,改变了过去在东周几个大国中,齐国墓葬资料较少状况,为齐国葬制研究提供了依据。齐文化类型墓葬出土地...

  • 标签: 齐文化 东周墓葬 战国墓 棺椁制度 齐国 陪葬坑
  • 简介:图腾作为一种原始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符号,也是一种祈福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多重关系构成,人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那个积蓄生命力“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生态合成力.

  • 标签: 图腾 图腾崇尚 生命有机体 生态合成力 文化多样性
  • 简介:问题缘起陈静先生在"吾丧我--解读"一文认为:解读关键在吾丧我,并且对"吾与我"含义进行了辨析.①她认为"我"是形态我:"这个‘形态我'处于与外物纠缠状态之中,被外物裹携着、冲击着,踉跄于人生之途而没有片刻止息,终生劳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不堪却不知归属何处.‘形态我'展示了‘人'作为‘物'存在状态,这样‘我',实在是被动而无奈."而"吾"是丧我之吾,"‘吾,不是‘形态我',也不是‘情态我',所以在任何极端情景下都不为所动.……超越了形态和情态‘吾,,‘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游'是的基本概念,它展示是一个自由境界.‘我'被外物裹携且陷溺于角色序列之中,与‘游'无缘,‘吾'才能‘游,,‘吾'‘游'展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人'就从‘物'和‘角色'存在状态超脱出来了."

  • 标签: 存在状态 人生境界 自由自在 齐物论 庄子 “吾与我”
  • 简介:<正>管仲是春秋时代最著名政治家,孔子曾称赞管仲为仁者。《管子》一书不可能是管仲自己撰写,我认为是战国时代齐国推崇管仲学者著作汇集。当时管仲在齐国声望非常高,孟轲讥讽他弟子公孙丑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足证齐国推崇管仲的人很多。近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管子》一书是齐国稷下学者著作总汇。事实

  • 标签: 管子 历史价值 管仲 战国时代 道德教育 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