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人格的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道德
  • 简介:传统的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的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的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纳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的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哲学"转向"。弗拉纳根把他对幸福的自然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学的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的"神经现象学"的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弗拉纳根的工作是次"将幸福自然"的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的自然主义注入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幸福 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
  • 简介:“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现实需要。

  • 标签: 德育 公民社会 建构主义
  • 简介:负责任创新(RI)是近年来兴起于欧美科技伦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对创新过程及其后果中"责任"问题的普遍关注引发了对责任伦理的深刻反思。本文从追溯作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来源之的责任伦理入手,基于文献分析系统考察负责任创新中"责任"概念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负责任创新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治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负责任创新 责任伦理 概念框架 现实意义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思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伦理思想 特征 意义
  • 简介:胡安国是南宋著名的春秋学者,同时也是理学谱系中的个大家。《春秋》是传统儒家五经的重要典籍之,被视为孔子所“笔削”,寄托着“微言大义”。胡安国继承汉代《春秋》学特别是董仲舒详绎的“原心定罪”之传统方法,并将由理学引出的“天理人欲之辨”融入到对《春秋》的历史情境分析当中,强调《春秋》为“史外传心”,具有事理交融、体用兼备之不同寻常的意义。胡氏以理解经或借史明义的做法,是理学之伦理道德观念的种特殊展开构造。伦理观念之历史的情境分析,有别于心性善恶等方面的抽象论理,兼具历史理想的双重性格,是理学伦理思想的实证性说明和经世之愿的具体落实。因而,胡氏《春秋》学的研究必然可以而且应当作为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方法的重要进路之

  • 标签: 史外传心 原心定罪 天理人欲之辨 情境分析
  • 简介:关于人的权利的各种冲突给伦理学和政治思想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启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列举出来的有如下内容,关涉伦理相对主义、伦理政治的关系、政治哲学家的授权、哲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化中的角色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关系。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我所理解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得出了哲学有关的些结论。为了理解人权概念的历史和宗谱,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简要讨论了这个概念的历史,随后,对试图把人权视为伦理概念或伦理实践的哲学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同时,这个概念对公众话语而言的中心地位是不能受到忽视的。人权的政治用法和哲学遗产之间的鸿沟给哲学带来了多种后果。对人权的讨论本身意味着消除伦理相对主义,反过来,这又会使必要的哲学对话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人权的理论的薄弱状态应该唤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种潜在的危险,即政治哲学家会被赋予没有有效哲学基础的政治和社会实践的立法者角色。后面这种后果涉及哲学和意识形态以及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人权不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如果国际政治总是通过道德和武力而获得改变,和人权有关的政治哲学能发出什么命令?最后,情感道德的关系也被视为种可能却有问题的桃源圣地,不过,它却可以解释我们对人权概念的依恋。

  • 标签: 人权 历史 论证 伦理相对主义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问题脉络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的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的问题意识理论建构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生命教育是佛教教育的个重要面向。作为当代种重要的佛教形态,"人间佛教",尤其是星云大师所开创的台湾佛光山的"人间佛教",在生命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为有效解决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命困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面对当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大学生自杀问题,"人间佛教"理应在大学生生命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对生命本身究竟为何缺乏正确的了解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人间佛教"应该帮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空性"见,从而激发生命的正能量,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灰暗期,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 标签: 人间佛教 生命教育 大学生 自杀
  • 简介:随着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的主题发生了现代转向:从以"善"为核心的德性伦理学逐渐向以"正当"为核心的现代道德哲学转变,其中康德的伦理学在此次转向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联系传统的德性伦理学和现代道德哲学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正当 德性 分离
  • 简介:<正>人类社会的文明,就象长河之水,奔腾不息。人类社会的礼仪也象这长河中的朵朵洁白的浪花,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绚烂多彩,美妙动人。但是,曾否有人想过这朵朵浪花来自何方?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它们就象莲花样,根

  • 标签: 礼仪 军礼 新船 活点 酒瓶 起源
  • 简介:虽然先秦儒家古希腊政治伦理皆有"贤者宜居高位"的政治断言,但两种文化视域对于"贤者"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粗略地说,儒家认为君子之"德"是宜居高位的根本理由,恻隐之心或者对于他者(人民)的同情关爱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但在古希腊那里,好人的理情则是对立的。好人的理性要么能够制服激情(亚里士多德),要么完全抵制激情(柏拉图),理性卓越或实践智慧才是贤者宜居高位的根本理由。由此出发,这两种贤者政治还表现出些较为明显的差异:其,先秦儒家更强调以"仁义"为代表的君子美德,而古希腊则更看重国家的"正义";其二,先秦儒家更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教化,而古希腊则更看重"政体"的设定;其三,先秦儒家思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复古情怀,而古希腊政治伦理则更倾向进行理想的思辨。

  • 标签: 贤者 理性 正义
  • 简介:<正>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1992年年会暨“共建文明片区强化街居职能”专题研讨会于9月6日至9日在永安市召开。与会代表认真总结了福建省文明片区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深入探讨了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文明片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基本途径以及街道居委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 标签: 街道居委会 共建活动 专题研讨会 社会工作 片区建设 社区服务
  • 简介:近现代西方主流伦理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际伦理义务,种际伦理义务被作为某种无需关注的问题暂时被置于伦理思考的后台;些伦理学家甚至否认人对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负有伦理义务。因此,当现代环境伦理学开始探讨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时,就不得不首先清理近现代主流伦理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伦理观念,为确认和阐释人对自然的伦理义务扫除理论障碍。在现代环境伦理学看来,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就是这类需要加以批判和扫除的错误观念和理论障碍。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物种歧视主义 人类沙文主义
  • 简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最大的难题是内部利益冲突导致的风险管理失灵甚至无效。信贷从业人员个人权力组织利益的冲突、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冲突、等等银行内部利益的冲突时刻都在冲击着风险管理的闸门。这些利益冲突因为风险本身的特征而具有隐蔽性。要真正落实风险管理,就必须运用伦理治理手段平衡有关利益。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部利益冲突 伦理治理
  • 简介: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不自愿”行动的两个条件受强迫和无知重新加以了界定,由此推进了古代哲学对于道德责任问题的认识探讨。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少数极端情况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受强迫”而做出的不自愿行动,多数混合性的行动尽管也受到外部压力,但是仍然可以归于自愿行动的范畴,行动者需要为此类行动负责。另方面,通过进步区分不自愿的行动非自愿的行动、出于无知的行动和处于无知的行动,亚里士多德将自愿性的焦点从柏拉图所强调的“真知识”转向行动者对于具体环境的把握判断,并进步转向行动者的品格。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成功地避免了柏拉图理论中存在的不对称问题,在继续捍卫知识对于行动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前提下,也要求行动者同样为自己的美德恶行以及品格的形成负责。这观点不仅更加符合日常道德直观,同时也为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道德责任 自愿 无知 决定 品格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分配伦理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本文概述了分配伦理研究的学术路径主要论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分配伦理研究 路径 论题 反思
  • 简介:2015年10月23-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五次人权伦理学论坛在广西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深圳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论坛综述 伦理研究 区委党校 南京林业大学 人权问题 科研单位
  • 简介:当前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出现了诸多引发道德焦虑道德滑坡论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主要源于伦理规范缺位道德评价错位。前者指人们面临新的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情境,相应伦理规范的缺位现象;后者指社会转型时生活方式道德价值多元格局中,不同的道德观念行为之间相互评价的错位现象;对这两种机制的分析阐明,有助于清醒认识当前道德生活的变化,理性面对道德焦虑道德滑坡论,预防焦虑心理滑坡评价引发负面的道德情绪行为预期。

  • 标签: 社会转型 血缘伦理 陌生人社会 伦理规范缺位 道德评价错位
  • 简介:2001年9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沦理学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韩日家庭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韩日三国学者在家庭伦理领域的又次交流合作.会议就经济全球对东亚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观的挑战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传统家庭 交流与合作 主办 家庭伦理 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