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用临床病人标本分析中生和3V两种甘油三酯(TG)试剂检测血清TG的线性及偏差。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每天取新鲜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试剂测定TG,共测5天,记录检验结果,统计学分析其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差分析。结果两种试剂测定甘油三酯的相关系数r=0.999;在0.23~11.0mmol/l范围内,相对偏差为6.57~8.21%。结论两种试剂测定TG时,在0.23~0.407mmol/l范围内3V试剂测定结果高于中生试剂,在0.407~11.0mmol/l范围内3V试剂测定结果低于中生试剂测定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发现男女人群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以前上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相应增加。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TGL水平,对血清TGL水平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饮食习惯和戒烟等习惯干预,以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最终提高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水平,减少冠心病发病率。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54例为观察对象,了解该群体中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的平均水平、年龄等情况。结论我市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普遍较高,医生应对血清TGL水平高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高脂饮食和戒烟习惯进行干预,使他们意识到保持低甘油三酯水平有利于病情控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治疗疗效的比较。方法本案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eAg阳性38例,HBeAg阴性22例,均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48周。结果经48周治疗后,HBeAg阳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4.7%,ALT复常率为60.5%,HBeAg阴性组HBV-DNA转阴率为40.9%,ALT复常率为54.5%,经方差分析两组数据,两组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和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同样有良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慢性乙肝炎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实验组)和拉米夫定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而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相比,治疗12、24、48周后ALT、AST及HBV-DNA含量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HBV-DNA、HBeAg/anti-HBe转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剂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I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0mg,吲达帕安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剂4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从第1周开始收缩压(SBP)下降幅度即大于对照组,先于对照组在第2周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周开始,治疗组舒张压下降幅度即小于对照组,P<0.05,第3周开始差距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观察期内,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始终小于对照组,且从第2周开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第1周开始治疗组脉压(PP)下降幅度即大于对照组,P<0.05,第2周开始差距进一步加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可以使PP减小,对ISH患者降压治疗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患者1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丙泊酚2mg/kg,B组依托咪酯乳剂0.3mg/kg,两组均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10ug/kg行人工流产麻醉,监测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结果A组SBP、HR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均为无痛人工流产提供有效的麻醉,但依托咪酯乳剂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9054例白银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两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浅议中医"治未病"的思路。方法用CHEMI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转氨酶等两项生化指标。结果9054例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率分别为10.7%、41.4%。结论白银地区的人群由于对自我健康知识的不够重视,40岁左右的人群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与相关文献报道1,2的高峰出现提早10岁-15岁,为此,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具有十分现实意义。
简介:目的评估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群体汰选法获得抗性品系,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抗性发展的速率。结果经过17代的室内选育,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达到36.7倍;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h2为0.1257,抗性风险较大;根据抗性发展规律,得出3个不同阶段的h2分别为0.1169(F0~F5)、0.1540((F5~F11)、0.0114(F11~F17),根据不同阶段的h2值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死亡率50%、60%、70%、80%、90%),抗性上升10倍所需的代数分别为7.3~105.2、6.4~92.6、6.4~92.6、5~72、3.3~47.6、2.4~35.2代。结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风险大,应科学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