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地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送检清洁中段尿标本分离培养出的阳性菌1478株,使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出引起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478株,包含革兰阴性菌占78.55%;革兰阳性菌占17.39%;真菌占4.06%。其中检出率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占52.23%)、肺炎克雷伯菌(占7.65%)、粪肠球菌(占7.17%)、铜绿假单胞菌(占4.06%)和屎肠球菌(占3.3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0.5%、0.9%和5.4%,对多粘菌素B没有耐药性。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均没有耐药性。结论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监测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重复留置尿管与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位患者。观察组包括了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对照组则包括了未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收集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同时,记录了患者是否重复留置尿管以及是否发生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了相关的比率和风险值。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占60%。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男性占52%。观察组中有35%的患者重复留置尿管,而对照组中没有患者重复留置尿管。在观察组中,有25%的患者发生了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而对照组中只有10%的患者发生了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为2.5,95%置信区间为1.3-4.7,p <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留置尿管与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观察组中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这可能与尿管留置导致的尿液滞留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和管理重复留置尿管患者时应特别关注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关联性,并提供更精确的预测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383例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核型。结果383例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分析表明有14例3q异常,异常率3.7%。14例3q异常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3q21q26异常的有6例(45.8%),其中inv(3)的1例、t(3;3)的5例;其余伴3q异常的有4例,分别为1例t(1;3)、1例t(2;3)、1例t(3;7)、1例t(3;11);3q21或3q26异常的有10例(75.0%)。3q21q26异常的6例患者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骨髓系白血病的患者有2例,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血小板正常的有5例。在10例3q21或3q26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未出现血小板增高、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殖的有4例。14例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12例患者进行标准剂量化疗,而2例患者因疼痛放弃治疗。在6例3q21q26异常的患者中,患者的化疗疗效较差,无1例获得缓解;在6例3q21或3q26异常或其余伴3q异常患者中,2例患者获得缓解,但于2年内复发,生存时间为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14例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整体化疗效果较差。结论伴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差,急性骨髓系白血病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医院超声误诊泌尿系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案例分析。方法对基层医院超声误诊为13例泌尿系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患者,入院后行彩超、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并追踪其手术诊治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误诊13例患者单侧肾结核4例,单侧肾肿瘤3例,左肾左输尿管结核1例,左侧输尿管下段肿瘤2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ESWL次数最少的2次,最多的6次,间隔时间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七天,其中行多次碎石术出现3例肾脏破裂。结论彩超检查泌尿系结石,肾肿瘤,肾结核,输尿管下段肿瘤,阑尾周围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存在困难时,进行穿刺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经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25例患者接受钬激光碎石术,为观察组。另外25例患者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适应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结石部位方面更加侧重于下尿路,而观察组在结石部位在上、中、下尿路方面更加均衡。观察组患者在结石最长直径≥20mm更多,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92,P<0.05),而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为32.0%,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及气压弹道碎石术对于泌尿系结石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钬激光碎石术的适应证更加广泛。
简介:摘要将KIF5B-RET序列连接到Lenti6.3-eGFP上,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包装生产慢病毒并测定其滴度,再将此慢病毒转染肺癌细胞系并筛选验证。本实验成功构建了KIF5B-RET慢病毒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KIF5B-RET的肺癌细胞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应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诊治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解除梗阻103例,有效率为97.17%。结石性梗阻93例,经输尿管碎石90例,2例置管碎石失败改切开取石术;非结石性梗阻13例,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6例,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7例。所有输尿管梗阻患者术后均留置双J管,3例置管失败;尿道梗阻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结论输尿管镜技术联合钬激光治疗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腔内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s,MCs)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设正常对照组、醛固酮(10-7mol/L)刺激组、不同浓度螺内酯(10-7、10-8、10-9mol/L)干预组。以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为细胞内H2O2的荧光探针标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48h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上清液中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螺内酯干预可明显抑制醛固酮刺激下的系膜细胞的上述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螺内酯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大鼠MCs氧化应激,该作用可能是其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泌尿系疾病中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内到我院门诊采集的疑似泌尿系疾病患者100例的尿液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联合检测的方法,把最终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病历对比。结果100例疑似泌尿系疾病尿液标本中,均临床病历证实为泌尿系疾病87例,经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联合检出为87例,检测准确率为100%。其中,87例细菌感染结果中,革兰阴性杆菌36例(41.3%)、大肠埃希菌20例(23%)、克雷伯氏菌16例(18.4%)、葡萄球菌15例(17.3%)。讨论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联合检测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