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氯氮平于1972年上市以来,因其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且无或很少出现EPS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特别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而备受关注,然而因其有致命的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可能(以下简称粒缺),使氯氮平作为一线或二线抗精神病药物颇有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所致粒缺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预防粒缺的发生和有效治疗粒缺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发生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药物过敏史或治疗前白细胞基础较低的患者,使用氯氮平而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较大,提示患者原先属于过敏体质,支持关于该副作用的发生存在个体易感性的观点;而与性别、病种、药物剂量无关。结论尽管粒缺合并感染时具有致命性,但早期发现,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不必过份担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葛根素引起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疗程、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使用注射用葛根素治疗的216例住院病例,用电脑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注射用葛根素所致发热总例数为17例,总发生率为7.87%(17/216),按疗程分为短、中、长三组,发生率分别为0,2.15%,14.29%。长疗程与中、短疗程组的发生率差别极显著,中、短疗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注射用葛根素所致发热主要与疗程偏长有关,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注射用葛根素过程中减少其疗程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作出总结与分析。方法将“阿替普酶”“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对2001年—2018年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结果阿替普酶所致ADR中,男性占64.29%,女性占35.71%;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7岁;ADR出现最快的2min,最迟者为第2d;大多数ADR均为1d内发生,为速发型;主要临床症状为畏冷寒战高热、口舌部血管源性水肿、过敏并发外周血肿、颅内出血、休克、上肢软组织内出血、多脏器功能损伤、肾动脉栓塞等,涉及各个系统器官。结论在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时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针对症状做出相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二期压疮的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原则,将29例(42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21处)和对照组14例(21处)。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涂创面,后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将安普贴水胶体膏剂用无菌压舌板均匀涂敷在疮面,厚约1mm,涂敷范围超过疮面边缘0.5cm,后用安普贴水胶敷料贴敷,2次/天。直至创面愈合。结果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7~14天(8.65±3.11)d;对照组13~22天(17.71±2.91)d。两组比较,t=9,74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普贴膏剂及水胶敷料具有养阴生肌、控制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压力处血液循环的良好作用,促进肿瘤晚期患者压疮愈合、控制恶化。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的医源性损伤(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针对科室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例由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使得十二指肠以及胆总管造成医源性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及EST带来了医源性损伤,本文6例及时诊治,全部治愈。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造成的十二指肠或者胆总管医源性损伤危害较大,如不及时发现尽快治疗会引起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