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创伤骨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照组沿袭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为优14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优11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随访中,实验组出现并发症3例(8.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5例(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方式的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创伤CT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3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B超检查,两组患者在检测后均进行手术检测。统计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应用CT诊断准确率高达92.9%,远远高于对照组中采用B超检测的准确度77.8%。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在诊断腹部创伤中具有诊断准确度高,且成像清晰能够明显看到创伤位置大小的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3例恢复良好,2例伤残,1例死亡,良好率为81.3%;对照组中,8例恢复良好,4例伤残,4例死亡,良好率为50.0%。在良好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的症状并无特异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CT检查。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伤残率及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6例颌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处理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了解,加强对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防范意识,并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措施治疗患者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结果患者骨折部位均达I期愈合,I期愈合率100%,患者术后经X线与CT检查,均提示复位良好、随访6个月~1年,面部结构未见明显畸形,咬合关系及颌面部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操作便捷,疗效安全可靠,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和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创伤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原因。其中胸部创伤是主要的原因。胸部损伤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的两大类,闭合性损伤是胸壁软组织或壁胸膜完整性尚好,胸膜腔不与外界相通,多由于暴力挤压,冲撞或钝器打击胸部所引起。开放性损伤是伤口穿透了全层胸壁包括壁胸膜使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多因利器穿通胸壁所造成的。可导致开放性气胸或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胸部外伤病人病情可轻可重,轻者只有胸壁软组织挫伤和单纯性肋骨骨折,重者可伴有胸腔内器官或血管的损伤导致气胸,血胸有时可导致心脏挫伤,裂伤,心包腔内出血等其他复杂情况。在抢救治疗和护理中,如何积极正确地抗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反常呼吸的观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等措施,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现将我们抢救治疗的51例病人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对性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最终的得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疼痛护理方式在四肢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这一护理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强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