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海绵窦(CS)经Dolenc入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途经该区的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Dolenc入路,对15具(30侧)灌注好了的尸头在放大5~2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联合硬膜内、外打开CS上壁和外侧壁,然后进入CS内,显露神经、血管.CS上壁及外侧壁各有与手术相关的解剖三角,近环的一部分形成颈内动脉(ICA)-Ⅲ硬膜,与视神经嵴相连,ICA床突段可有静脉丛.结论Dolenc入路显露充分、安全,可配合使用CS内各个三角处理其内病变.ICA床突段可位于CS内、外,而视神经嵴可作为区别CS和硬膜内邻近ICA瘤可靠的解剖学标志.
简介:颅内动脉瘤(A)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IA的发生机制涉及解剖、组织、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和免疫学诸方面。加强对IA的发生机制研究,可以促进IA的临床研究。IA的神经影像学检查能发现临床上无症状的IA(AIA)。IA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是IA诊断的主要手段,也决定着采用何种治疗方案。IA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减轻破裂造成的严重后果及预防再破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广泛地开展IA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在有IA家族史的人群中。IA的神经影像学检查项目有多种,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相机选择。CTA具有无创、简捷、诊断率高等特点,应成为选择的重点。
简介:目的现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比较,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64.35±16.27)ng/L、TNF-a:(28.26±14.57)n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30.81±10.71)ng/L,TNF-α:(17.74±10.18)ng/L(P<0.05).舍曲林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舍曲林抗抑郁的同时降低血清IL-6、TNF-a水平.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简介:苯妥英(PHT)为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线抗癫痫药,但个体间对PHT代谢呈现较大差异.目前证实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2C9/19是体内参与PHT羟化的主要代谢酶.人群CYP2C9/19遗传基因呈多态性,从而引起对PHT代谢个体间较大差异,部分人群对PHT呈强代谢(EM),另一部分人群呈弱代谢(PM),了解这些知识对临床用药十分重要.本文试对该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观察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椎动脉走行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在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2010年10月施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48例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诊断与治疗经过,观察分析其椎动脉解剖走行特点。结果根据椎动脉分支和行程,48例患者96侧椎动脉共分为5种类型:Ⅰ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枕骨化的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共19侧(19.79%);Ⅱ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骨孔,共43侧(44.79%);Ⅲ型,椎动脉单干,走行于枕骨与寰椎后弓之间,共29侧(30.21%);Ⅳ型,椎动脉开窗,一支走行于枕骨化的寰椎后弓下方,一支走行于寰椎和枕骨之间,入硬脑膜后重新汇合成椎动脉,共3侧(3.13%);Ⅴ型,椎动脉发育细小或缺如,共2侧(2.08%)。结论先天性寰枕融合患者,椎动脉解剖走行变异较大。对于Ⅰ型和Ⅳ型椎动脉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显露时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较高;而Ⅱ型和Ⅲ型椎动脉患者,遵守严格的骨膜下分离操作原则可降低椎动脉损伤风险。手术前行CT血管造影并结合骨性结构融合特点,能够明显降低手术损伤的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生长激素(GH)水平在垂体GH腺瘤缓解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GH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GH测量方法34例(常规GH测量组),术中GH测量72例(术中GH测量组)。结果本组术后共缓解60例(56.60%),术中GH测量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GH测量组(P〈0.001)。两组间大腺瘤、非侵袭性腺瘤和侵袭性腺瘤的缓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微腺瘤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术中实时GH测定可提高手术疗效.对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脑血管病中一个古老而又常见的问题。然而自提出TIA的概念到今天,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研究,人们对TIA的认识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有了深刻的变化。TIA已经不仅仅是与脑血管病相关,其内涵和延伸涉及到了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并且与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覆盖了神经内科、心脏内科和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一个"大血管病"的新理念逐渐浮出水面。本期主要探讨了TIA的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TIA与其他血管病的关系,以及影像学、尤其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TIA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同道们的关注和争论,使之对TIA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简介: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20例10%甲醛固定并灌有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去除大脑半球、小脑幕和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照相。方法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等。小脑上动脉主干尾袢及其分叉部附近常压迫三叉神经出入脑干区的上方。中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展神经、面听神经和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等。小脑下前动脉常呈折叠状凸入内耳,在折叠端及其附近常发出内听动脉入内耳。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延髓、后组颅神经、舌下神经、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等。结论责任血管可能不止一根,压迫点可能不止一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成功率。